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科研:保持开放的心灵 精选

已有 12210 次阅读 2011-10-12 14:49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开放, 心灵

   在科研上,交流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中国的学者不大爱交流。在会议上,很少有中国学者在一起讨论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在讨论班上,学生们也较少提出问题或者互相交流思想和想法。相反,我们看到欧美的研究小组内交流是非常激烈的,甚至具有进攻性(aggressive)。记得参加过一次中美科技前沿研讨会,中方组织者甚至提出一个入围的基本条件,那就是每个参与的人都要争取提一个问题。这是个好的建议。我的一些学生(迄今博士也毕业了30多位了),走向社会之后,有做的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从他们身上也可以看出,做的较好的那些学生往往是愿意交流的学生,而很闷,很自我的那些学生则表现不太理想。那么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心灵的开放性不足的表现。其实不管是科研,还是生活,我希望我们都要有开放的心灵,并一直能够保持到老。开放的心灵有如下的好处:
 
一、开放的心灵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不断地有新想法。中国学者科研能力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可行的想法比较少。于是,很多学者在一起讨论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抛出自己那点想法,生怕被人偷去。结果学者们在一起要么讨论一些八卦,要么议论一下别人的成果的细节。难道我们不说出想法,我们真的就有好的收获了么?我相信,人的大脑是需要一定激烈度的使用的,不断地输出想法,才能给后来的想法腾出地方。好比鸡窝,母鸡如果看到鸡窝里有鸡蛋,大多数情况下就不愿意下蛋。大脑也同样,如果被一个自己以为(其实事后可以证明,那些当时看似珍贵的想法,无非最多只能作一篇文章,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成就)很妙的想法占用,新的想法自然就被抑制。我自己在科研中就奉行这样的观点,在跟任何学术同行交流的时候,永远都不保守,有什么想法尽可能的都说出来。哪怕想法被偷去了,也是让这个世界多了个好的想法,总比没有好。
 
二、开放的心灵可以引来新的知识和想法。交流总是相互的,单向的交流往往没有可持续性。只有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在一起碰撞。事实上,只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想法,不管对错,也许他人就会拿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参与的人都受到了想法的碰撞,也许都有收获。有个比喻说,两个人都拿出一个苹果,结果就是两个苹果,如果拿出的是两个想法,那就可能得到远远大于两个想法。我们如果自己不愿拿出来,就指望听到别人的想法,这是一种贪婪,也不可能实现,除非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三、开放的心灵可以得到真正的朋友。学术界也是社会,有些朋友还是很好的感受。如果我们拥有开放的心灵,那我们就很容易被别人接受,而同样能够得到别人的真诚对待。这样的朋友对于学术的成长是比较有利的,并且要比因为利益关系走到一起的所谓朋友要更可靠。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有人帮助。如果我们没有开放的心灵,那就只能得到孤家寡人的结果。
 
四、开放的心灵能够带来很好的小环境。科研小环境是由经常聚在一起的人构成的,如果人和人之间没有充分的开放心态,彼此之间需要揣摩甚至猜测,那这种关系就比较脆弱,也比较令人心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小环境中每个人都是开放的心理,那么大家就可以避免很多的误解,也可以释放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真正的科研问题。
 
五、开放的心灵能够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心灵是否开放还表现在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能够接纳新的知识。如果我们固步自封,守住已有的一亩三分地,对其他的知识不屑一顾,那就不能说有开放的心灵。面对新知识,新观点,都能有效地吸收,这才是学习能力高的表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会增加,但是经验仅仅是技巧的一部分,不能完全替代学习。而学习能力在我们大多数人身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减。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话容易说,但是怎么才能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假如我们始终能够保持开放的心灵,那我们就不用担心我们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而变得糟糕。事实上,真正的大学者,也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
 
六、开放的心灵能够带来好的心态。正因为对自己想法的付出没有期待,对别人的想法没有偏见,这使得我们的心态会平和很多,不至于出现类似于嫉妒等不良心态。而心态在我们处理科研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都是很关键的。我们常说,一念之差,其中的一念往往受我们心态的影响。好心态的时候,念头往往也正,坏心态的时候,念头自然也有点不好的味道。保持开放的心灵,就好比让自己的心态是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永不腐烂,保持健康。那么我们的行为也会更加健康,当然,最终也会使得我们的肌体也更健康。
 
  开放的心灵对于做科研来说很关键,开放的心灵能够带来好的想法,好的朋友,好的环境,更好的学习能力和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开放性的重要,并且身体力行,那会得到很多的回报。真心希望自己也真的能够将这个理念贯彻到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496003.html

上一篇:为什么读研:给自己一个真正的理由
下一篇:科研:学会思考问题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42 刘建兴 吕喆 刘用生 佟冬 马猛 许培扬 唐常杰 王可 陈志刚 贺乐 马国林 朱长青 林涛 张玉秀 刘天亮 杨晓慧 张彦斌 郭新异 朱新亮 王光辉 彭友松 刘明颖 丁凡 蔡津津 唐小卿 黄友谊 刘立 郭保华 许稹 李冰 李凯 吴吉良 孙强 廖红虹 neilchau ahsys usefor Geisla ssj021224 seh123 wanglne2008 adinaliu

发表评论 评论 (4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