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在美国申请教职,并非论文发了很多就有用。如能“加强打击力度”,那更好了。例如,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上发表30篇论文的申请者,未必比得过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8篇论文的;出了30篇第2作者论文的申请者,未必比得过出8篇第1作者论文的。另外,想象一下:几年后到大学应聘,你能否把你的研究工作连成一体,做出一场有逻辑性的、系统的报告?你去什么学校做博士后、跟谁做博士后也很重要。跟谁做博士后,不但涉及学术方向是否有前景,而且还涉及推荐信的问题。找工作都需要推荐信,推荐信是谁写的、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能否找到工作。
答:评教授要看发表论文,还要看教学、指导研究生、申请科研经费等。此外,海外留学生在国内谋职得到什么样的职称和条件,是一个多变量的函数。第一个变量是用人单位(大学、研究所)的名气。第二个变量是用人单位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热门程度。如果大家都想去北京、上海的“985高校”,当然竞争激烈了。第三个变量是你目前的头衔,没有固定工作的博士后和已经是美国研究科学家或研究助理教授的人一起申请国内教职,起跑线是不一样的。第四个变量是你发表的论文。浏览有的“985高校”院系主页,可以发现近年来海外博士后申请到副教授职称的,至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高档刊物上发表2—3篇第1作者论文,而直接得到教授职称的,往往在Nature、Science、Nature子刊上发表过第1作者论文。第五个变量为是否符合学科发展的需求,即系里是否要大力发展你的研究方向,要引进成名成家的资深教授还是有发展潜力的“新秀”?第六个变量是申请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回国人员的增多和国内大学水平的提高,水涨船高已成普遍现象。不过,现在引进的副教授有启动经费、住房补贴和岗位津贴,可以是独立的课题组长,这和以前博士留校加入教授课题组的情形不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