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留学·科研·海归——《留学生》访谈【已刊登】

已有 14218 次阅读 2011-5-11 20:36 |个人分类:出国回国|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以下访谈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欧美同学会和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的《留学生》杂志刊登,2011年第5期。

张伟用,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特聘留学顾问,北京金东方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美国部技术总监。

马臻,2006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2006-2009年为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

 

博士申请和博士生活

      张:请介绍一下你当时申请出国读博士的条件和过程。

      马:2001年,作为复旦大学硕士生,我一边做实验,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复习托福、GRE。后来, GRE考砸了,到北京参加密歇根大学面试,被婉拒。但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的老师热情地给我打电话,3月18日用特快专递送来offer,3月20日我就签约同意去那里。主要原因是自己的专业背景、研究兴趣和对方导师非常吻合。4月1日,收到Rice大学offer,但我没去,也不后悔。

      张:你觉得,留学生选择博士生导师是否重要?该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导师?

      马:选导师当然重要,这不但能决定你能否愉快地拿到博士学位,甚至还会影响你的就业。首先,你可以上网浏览潜在导师的主页,想象一下你去该小组是否合适。然后,读些潜在导师的论文,看看自己是否感兴趣。还可以向那个系的中国学生打听些情况,防止“走弯路”。当然,有些大学不要求在出国前就选好导师,而是让你在入学后和多位老师访谈,甚至在几个课题组轮转后才选导师。

      张:请你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看,要想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准留学生需要在国内做好哪些准备呢?

      马:对于准留学生来说,我想可以做如下准备:(1)英语口语;(2)专业知识,特别是能读原版教材;(3)研读将来要做课题的文献,增加对课题背景知识的了解。

      张:很多人表示,在美国读博很难毕业,比如发不出论文,老板不允许毕业等,你如何看待这些?

      马:出现这些情况并不奇怪:(1)导师对博士论文和毕业的要求很高,无论在原创性还是在系统性方面。(2)有些已经得到终身教职(tenure)的教授对发表论文没有多大激情,你即使写了论文,他也不及时修改。(3)本科成绩好,不代表读研究生会做科研,如果遇到“撒手不管”型导师,上手更困难。遇到这些情况,只能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科研和论文审稿

      张:后来,你又选择到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能否比较一下在美国读博士和博士后的区别?

      马:读博士,是个慢慢培养的过程,不但要做实验,而且要学习课程、做助教、参加报告会、参加博士生资格考试。允许你在实验中慢慢上手、学会各种技能、走弯路,最终完成博士论文。而博士后,是拿工资的临时研究人员。导师当然希望他们一来就能投入科研并产出成果,教育培养的成分少了些。读博士,有毕业论文的压力;而做博士后,面临着怎么踏上新的职业轨道的压力。

      张:读博期间,你陆续发了很多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这是如何实现的?希望能提供一些经验之谈。

      马:在我看来,在科研过程中,要不断进行阶段性梳理: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你已经取得了什么实验结果?还需要做什么实验,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完整?也就是说,思路要清晰,知道你在做什么。并且不但能做实验,还要会写论文。只要认真去做,假以时日,总会有些收获。

      张:写论文之余,你也担任很多杂志的审稿人和编委,这对你的工作有帮助吗?

      马:起初,博导让我代理审稿,杂志编辑也直接找我审稿。2006年我作为通讯联系人发表论文后,更多编辑根据我留下的电子邮件地址找到我,帮助他们审看论文稿件。做这些工作,让我对什么样的论文能发什么刊物有很好的感觉,并且用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的论文,反过来对自己的论文撰写,有更好的把握。

      张:你如何平衡科研、写论文、审稿等这些工作之间的关系呢?

      马:测数据只是科研的一部分,还要花很多时间分析数据和撰写论文。读博士时,有时我干脆阶段性地停下实验来写论文,然后再进行新的实验,这正是“步步为营”。做博士后时,很多仪器是自动的,我一边“剥削”仪器,一边写论文。审稿和编辑当然是越做越快,而且可以在家里进行。我几乎不看电视,很少有社交活动,常在饭店、食堂吃饭,节约了时间。

 

就业:留美还是海归?

      张:能否分析一下在中国博士生在美国就业的难易程度。如果找名校教职,主要看什么?

      马:我们博士班上的中国同学,大多留在了美国。有的在企业从事研发,有的在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或职业科学家,有的转行做律师助理。但这并不代表在美国找工作容易,他们也经历了摸索的过程,有的甚至做了好久博士后才找到。

      博士毕业直接找工作,有OPT身份保护你暂时留在美国,更容易去企业,然后边工作边申请给企业界的H1B签证,进而相对顺利地申请到雇主支持的绿卡;而博士毕业后到美国大学或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签证一般为J-1或者给科研院所的H1B签证,J-1签证管用两年,H1B签证最多管用六年。由于做博士后不是固定工作,只能由自己(而不是雇主)提出申请绿卡,难度大,没有绿卡的话,很难去企业工作,主要是身份问题。

      在美国名校找教职更难。不但要看你的学校出身和导师是谁(虽然用人单位不会公开这么说),还要看你有没有很强的推荐信和你有没有发表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你的研究方向要和对方的需求高度吻合,并且看起来在入职后,能拉到科研经费,才有可能成功。另外,英语口语和写好研究方案同样重要。

      张:你认为,在美国博士毕业后,是回国发展还是在国外发展好?

      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很难说回国发展还是在国外发展好。我做选择不考虑哪个对自己更有利。余惕君在《凡尘悟道》中写道:“随缘,不是随波逐流的认命,而是水到渠成的淡定。”这句话恰好说出了我的心声。当时,我本来想留在美国大学做助理教授,而对从事公司研发工作没有兴趣。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了,很多美国大学撤回了招聘广告。国内有个985大学系主任看了我的个人博客和科研论文,想让我回来做正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当我把此事向以前的硕士生导师提起,她说如果我想回复旦,可以和她联系。经过几个月的申请和审批,我走上了新的职业轨道,回到复旦。

      回国后,我感到踏上新的职业轨道(有正式的教职)比在国外一直做博士后强多了,因为这带来职业技能(授课、独立科研、带研究生、申请经费)的提升。转换了视角,使我更了解这个职业的“上下文”——把美国和中国的文化、教育方式、科研方式结合起来看,更能融会贯通。

 

PDF下载:留学生杂志的访谈.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443065.html

上一篇:环境与心态【已发表】
下一篇:关于出国做博士后和职业发展的问答【已发表】
收藏 IP: 202.120.224.*| 热度|

42 向峥嵘 李宁 孔晓飞 水迎波 袁斌 雷栗 蓝宏运 于锋 丁甜 晏燕华 梁建华 黄晓磊 于薇 魏成蓉 吉宗祥 王德华 时杰 陈凯敏 魏晨 杨秀海 谢鑫 曹贺贺 董志刚 罗莹 蔡津津 王涛 刘博 王守业 王晓伟 顾汉念 黄頔 徐索文 张乾兵 肖重发 刘艳红 任益辉 肖振亚 liuzhan001st neilchau sidaling zhenmafudan weibin314

发表评论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