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与讲故事有何关联
武夷山
(发表于2008年11月5日《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发表时的标题被改为“科学与讲故事有何关联”,不确。)
2005年7月,一批数学家、剧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小说家和艺术家共约30人聚集到希腊风光秀丽的米克诺斯(Myconos)岛,共同讨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话题――数学与讲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发起这次活动的,是国际著名的希腊小说家多夏狄斯(Apostolos Doxiadis)。他1953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在希腊长大成人。他从小喜欢文学艺术,但是有一阵子突然迷上了数学,还写了一篇像样的数学论文。凭着这篇论文,他15岁就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录取,后来在法国巴黎的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做毕业论文,试图建立神经系统的数学模型。毕业后,他又回归自己的最好――诗歌、戏剧与电影创作。1983年,他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希腊语的《地下通道》。他的第二部电影Terirem (1986)在1988年的伯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以小说创作为主。1985年发表了《平行的生活》,1988年发表Makavettas,1992年发表了《Petros大叔和哥德巴赫猜想》,1997年发表《三个小男人》。推出《Petros大叔和哥歌德巴赫猜想》的英国 Tony Faber出版公司为了促销此书而郑重宣布:谁能在2000年之前证明歌德巴赫猜想并在2002年4月前将证明过程发表出来,就奖给谁100万美元。但是,一直没人来领取这个奖金。台湾的小知堂文化公司已于2002年出版该书的中译本。
多夏狄斯除了创作数学题材的小说外,还撰写了剧本《不完备性》,剧作反映了不完备性定理提出者哥德尔临终前的最后一段岁月。此外,他还成立了一个“泰勒斯及朋友基金会”(泰勒斯是古希腊哲人),以支持有关人士进一步探讨数学与文学艺术联姻的可能性。该基金会获得了美国伯克利数学科学研究所的资金支持。目前,他正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计算机科学教授Christos Papadimitriou和两位艺术家合作,共同创作一部漫画书,讲述现代逻辑与计算机诞生的故事。
他还就数学和叙事的关系撰写了多篇文章,其中一篇题为“欧几里得的诗学”。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构造叙事与证明定理这两种活动之间具有很强的结构相似性,因为二者都含有空间类比。在古典的文学叙事作品中,主人公都要追逐一个目标,如《亚瑟王》中的英雄兰斯洛特寻找圣杯。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主人公往往会遭遇挫折,转变旅行路线,幸遇贵人相助,等等。定理证明,也是追逐一个目标的过程,比如伽罗华想发现5次方程的解法。在证明过程中,数学家在逻辑空间里前进、后退或侧向运动。在“旅行”途中,他们会利用精确度不等的“地图”,已经证出的结果好比高精度地图,猜想则好比粗线条的地图。他们也在不断试探新的证明思路。他们也需要“神秘帮手”――导师、同事、自古至今积累下来的知识,等等。于是,多夏狄斯提出,可以从叙事-哲学的角度来理解数学。
有人觉得,隔行如隔山,数学与文科之间的差异那么大,数学家与文科学者怎么能相互理解呢?1998年菲尔兹奖(该奖表彰在数学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得主、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Tim Gowers不这么看。他说,“大多数数学论文对于大多数数学家也是不可理解的”,数学同行之间未必能顺畅地交流,数学家同业外专家学者也并非不可交流。因此,他对多夏狄斯的努力非常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1]Sarah Tomlin, What’s the plot? Nature, 2005, 436 (7051): 622-623
[2]http://www.apostolosdoxiadis.com/page/default.asp?la=1&id=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