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新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xinhua 博客

博文

唐山地震追思(四)

已有 5049 次阅读 2008-11-3 16:29 |个人分类:人物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地震, 地质, 唐山, 地电, 地磁

 

        唐山地震追思:父亲的手稿

 

        (四)不眠的日子

        在地震地质组从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现场返回石家庄后,面对大量的从现场得到的资料,我的父亲作为地震地质组的技术负责人,他和组员贾云年、黄钟等一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又是一段不眠的日子。

        在父亲的手稿里,有几页是1976年5月3日写的,上面对唐滦考察计划作了补充,主要是列了一些问题,画了一些问号,其中的几个问号是:滦县—迁安建昌营--北栗的北北东构造连接问题?与燕山的构造关系?迁安建昌营—抚宁—渤海的北西西向构造带?通过滦县的几条构造带交汇情况?

        在众多的地震工作队对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考察以后,一些说法开始传出,有的说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释放了华北一带地震能量,也有的说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解释了海城地震后的华北地区曾出现过的异常,也有的表示仍然是疑雾重重、不得其解。

        5月中旬,国家地震局内部专门召开了一个“京津唐渤张”震情会商会。会上的消息很快传出来,结论是华北区域近期不会再震了,地震的危险性基本上可以解除了。这次的震情会商会还形成了书面会议纪要,并立刻上报给了中央国务院,主要内容是:“本区(指京津唐渤张)前兆异常已经对应了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与河北大城地震,基本上解除了在本区再发生五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

        地震工作者们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了,仔细观察,省地震局的人大多还是锁着眉头,说话也是低声细语,没有底气。地震局内部仍然时不时有小道消息传播,什么邯郸出现地裂缝啦、滹沱河水冒泡啦、承德铁树开了花之类的传说五花八门。华北震情又成了一头雾水,没有了头绪,各路观点得不到统一,地震局内部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代中国出版社在1993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一书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是这样的:“国家地震局于1976年5月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当时面临的情况极为复杂:与年初的估计相比,和林格尔地震的震级和时间与之相符,但地点偏西,与当时前兆反应比较集中的京津唐地区也相距较远;而在京津之间发生的大城地震又太小,难以对已有的异常作出解释……总之,和林格尔与大城地震的发生,严重干扰了人们抓大震的视线,使人们对下一步震情的发展难以判定。故五月会议上多数人认为,京津唐张地区五、六月份尚不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关于更长时间是否有震的问题,要求各单位加紧研究,拟于七八月份再作深入讨论。”

        六月份了。是一九七六年的六月份。

        一天,父亲他们几个人突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最后得出了相反的结果,阴山---燕山断褶带地震活动不是削弱趋势,而是增强趋势,并且有正在东移的迹象,内蒙古和林格尔的地震不但没有缓和唐山的局势,而且真正的唐山大震有可能提前爆发。

        本来他们地震地质组也可以照章轻松一下了,可是他们自己又制造了紧张气氛,突然之间又开始高度警觉起来。

        在河北省地震局内,地震地质组是负责中长期预报的;负责短期临震预报的是分析预报室的前兆队伍,包括:地电组、地磁组、水化学组、水位组、地形变组、重力组、地应力组和测震组等。地震的中长期预报通常都是采用地震地质方法,确定出不同强度的危险地区。短期临震预报通常采用地震前兆预测方法和地震统计学方法,依靠地震的宏观和微观异常判断地震的三要素,特别是临震时间。

        在地震预报工作上,临震预报是指几小时至几天的地震预报;短期预报是指几天至几个月的地震预报;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至几年的地震预报;长期预报是指几年以上的地震预报。

        当时,有人说苏英俊、贾云年和黄钟在省地震局是唐山有震的鼓动者。虽说是鼓动者,可是他们还是没有能力把庞大的负责短临预报的前兆队伍们鼓动到唐山,倒是他们地震地质组自己组成了勘察组,紧急去了唐山。最后,这个地震地质勘察组在唐山全军覆没,当然这是后话。

        我的母亲后来回忆我父亲在临走的前一天,她对他说既然知道了唐山可能要发生地震,为什么还要去唐山?当时我父亲只是说:关键时刻,关键时刻,需要证据,需要共识。

 

    (未完待续: 五、曾经的足迹)



史海钩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3313-45282.html

上一篇:唐山地震追思(三)
下一篇:唐山地震追思(五)
收藏 IP: .*| 热度|

7 王铮 杨学祥 陈龙珠 马丽丹 侯振宇 小弟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