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唐山大地震》终于上映了。导演冯小刚,总策划赵勇,原著张翎。影片中讲述了一个在大地震中的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亲情故事,这个故事感动了不少观众。
温州人张翎,定居加拿大多伦多,业余时间从事小说写作,她的作品多次获奖,在海外华人作家圈里颇有名气。在2006年7月28日这天,张翎回国返加在北京首都机场候机,由于大雨,飞机推迟9小时起飞,她在候机室溜达,来到机场的书摊儿前。由于当天恰巧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书摊儿上摆满了有关唐山大地震的书籍和杂志。她买了一本,书中内容是亲历唐山大地震的回忆文章。从未经历过地震也未曾去过唐山的张翎,在候机室里的长椅子上一口气读完了书中所有文章,大地震对人类带来的惨痛让她内心波澜起伏,感慨万千,她产生了一个想法,写一篇以地震作为背景的小说。在飞往多伦多的飞机上,张翎构思了小说内容的主线。回到加拿大的两个星期内,她就完成了小说的写作,起名为“余震”。(这篇小说“余震”就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本原型。)
时隔不久,一天,张翎的一个朋友邀请她去吃饭,说是还邀请了国内来的冯小刚,一起出席一个夜宴。这个冯小刚就是那个著名电影导演。见面的时候,张翎把自己的几篇小说带了过来,送给了冯小刚,其中包括新创作的短篇小说“余震”。冯小刚在回北京的飞机上,才有时间翻阅张翎的这几篇小说。当读到“余震”时,冯小刚产生了浓厚兴趣,第一次萌发了拍摄一部地震题材电影的念头。
湖南人赵勇,2006年底出任唐山市委书记。到唐山以后,他决心要在任期内为唐山办几件实事儿。曾经担任过河北省省委宣传部部长的他,很快就认准了唐山大地震这块招牌是个契机,拍一部电影,宣传唐山,招商引资,发展唐山。赵书记多次讲话说,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提升唐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把唐山的城市品牌做大做强,使整个城市增值。随后,唐山市委宣传部组织,市政府出面,携带6000万,开始了向国家电影局的公关活动。
此时的冯小刚与其搭档华谊兄弟,正苦于拍大片的资金筹备。经电影局的引荐,他们迎来了唐山市政府的客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很快,双方建立了双赢关系。唐山6000万中的1000万作为注资,将来利益分成,剩下的半个亿,白给,就图两个字。冯小刚后来在多个场合多次表示,其实片名叫“余震”才合适,但唐山方面坚持要用“唐山大地震”。他说:“唐山市政府投了很大的资金,希望能通过电影宣传唐山,并在电影名字上有体现。”
除了唐山市政府要求在片名中增加“唐山”两个字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剑南春集团、华晨宝马、宝马(中国)、中联重科、先声药业、Kappa等8家企业后来也蜂拥而上。至于浙江影视集团、中影集团和英皇影业共计2400万的投资只是借款,最后要从票房收入中连本带利归还人家。
唐山市委市政府为宣传唐山可说是煞费苦心,可是,对于他们的努力,唐山市民并不买账,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们,坚决反对内容完全虚构的电影冠名“唐山大地震”。对于这些唐山人,唐山大地震至今仍然是刻骨铭心,“唐山大地震”在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特定的内涵。而冯氏《唐山大地震》取材不仅没有表现出唐山大地震的任何史料,而且唐山大地震中特有的人间大爱在影片中也几乎是荡然无存。这个电影的内容与唐山大地震历史几乎是完全没有关系,片名中的“唐山”完全可以改成“邢台”或“海城”什么的。尽管唐山市宣传部门在全市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造势活动,但还是得不到市民们的理解,对此,唐山环渤海等社区论坛对反对意见不得不进行大量禁贴、删贴。
少一份真实,多一份安全。 作为导演兼商人的冯小刚选择虚拟故事拍片有他自己的理由,电影政审通不过就不能赚钱。最终电影《唐山大地震》以零意见,顺利地通过了广电总局的审查,彰显了冯小刚的精明。
商业版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无疑,数亿票房收入垂手可得,冯小刚获得了成功。唐山市政府,在庆祝之余,隐隐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而,作为一部史诗般的历史灾难片,真正的《唐山大地震》电影,或许,拍摄还要等到若干年之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