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学雷锋读霍金

已有 3814 次阅读 2011-5-29 11:11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霍金, 雷锋

 

如今没时间读书——时间都用来买书了——书却像房价一样越堆越高,电子书得目录也越拉越长,绕屏幕好多好多圈儿呢。眼前浮现出小朋友们在路上、在车上、在商场玩儿游戏的情景——于是决定买一个读书的玩意儿。
 

电脑城里那种东西太多了,我的原则是,要小巧,能放进小包,能方便拿在手上在任何场合读我的那些“电子书”。Ipad真是太漂亮了,可惜尺寸太大,第一个落选了;还有的不能满足不同的文件格式,也遗憾了;最后选了一个5寸的平板电脑(7寸都嫌大),空间尺度赢了。这样,我就可以像雷锋叔叔那样,挤出一分一秒来读书学习了——为确定我没学错,在网上找了“钉子精神”,雷锋叔叔在日记里是这样定义的:
 

有的人总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钻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试钻了几页霍金的The Grand Design Bantam Books, 2010,中译本拿到很久了,还没来得及看)。在随便浏览的前几十页里,果然没发现惊喜,不过也引起了一点“反响”。
 

最早知道霍金的名字是与“物理学的终结”联系起来的,不过物理学现在还活着,而且越发天真和顽皮。霍金相信M理论可能是“终结者”的候选,但他没有“设计”一个真正的理论,而把M看成一个理论大家族——犹如Mercator地图,只有把不同区域的图拼接起来,才能覆盖整个地球。(那么地球仪呢?)
 

M理论生成了多个宇宙(“弦景观”),而我们只活在一个满足我们生存的世界——有着一组特殊的法则和常数的地方。所以他说,我们对宇宙的最深层的理解,不但是how,还有why
 

Why is there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Why do we exist?

Why this particular set of laws and not some other?
 

他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呢?还没看呢;他过去最拿手的功夫是用Feynman的路径积分(也就是历史的求和)来证明我们的宇宙是从所有可能宇宙中自然选择出来的。所以,宇宙不需要上帝,也不需要第一推动——自然律就是那个Grand Design
 

霍老师还提到一个有趣的“概念”:model-dependent realism,这看似“唯心”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彻底的唯物论——我们的精神活动本来就是世界的一部分,它“外”得到刺激,形成概念,我们的实在就是那些概念形成的“实在”。过去意义上的“不依赖于我们存在的世界”,只有在多个宇宙的图景下去重新认识了。这本来是哲学问题,但现在的哲学不回答它了。借老霍的话说,哲学死了。我加一句:物理学活了。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449161.html

上一篇:冷香瑟瑟
下一篇:假设与近似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13 李学宽 陈湘明 曹聪 柏舟 武夷山 吉宗祥 赵宇 余昕 朱志敏 鲍得海 yinglu vjyong hugege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