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今年长江中下游旱情可称极端气候:历史证据和规律

已有 3285 次阅读 2011-5-24 11:1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历史, 长江, 极端气候, 南旱北涝

气象专家称今年长江中下游旱情可称极端气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4日08:51  东方早报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年一遇大旱,湖北湖南江西大片土地龟裂、禾苗枯萎、水库“无水”,近500万人、350万头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中国气象局气象专家昨日表示,这次旱情具有极端性、严重性,可以称得上是极端气候。
  与此同时,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遭遇空前“水危机”,水域面积仅为去年同期的1/10,创下历史最低纪录,鄱阳湖湖畔的居民甚至可以驾驶车辆在干涸的湖底穿行。长江下游,素有“水乡”之称的江苏省同样未能幸免,南京溧水石臼湖基本干涸,数万亩螃蟹养殖绝收。
  季风偏弱致降水稀少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告诉早报记者,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大旱的主因还是降水稀少。
  气候监测显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八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据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5月20日洞庭湖水体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3%。
  为什么降水如此少?杨贵名表示,虽然今年冷空气频繁,但由于暖湿气流始终不强盛,不利于形成降雨。此外,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往年相比也偏东偏弱,太平洋水汽难以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造成了该地区普遍少雨的情况。
  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专家昨天下午也解释说,我国是季风显著的国家,从5月份开始,就进入夏季风时期。今年,季风水汽输送很弱,影响我国的西南水汽通道未建立,不利于冷暖气流在江南交汇形成降水。“影响我国的水汽有三个通道,首先是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由西南越过赤道向东输送,该气流今年明显偏弱;其次,孟加拉湾附近的越赤道气流今年也很弱;此外,南海附近,和副热带高压有关的越赤道气流同样较弱。从物质条件上来讲,今年影响我国的水汽条件比较差,因此不能形成有效的降雨。”
  江苏省气候中心许遐祯主任也肯定了此说法,“没有稳定输送水汽的大气环流,是今年少雨的重要原因。”
  极端气候频发
  中国气象局气象专家昨日表示,这次旱情具有极端性、严重性,可以称得上是极端气候了。“极端气候去年也同样频发,去年5月5日开始,华南、江南、长江流域连续出现了15次的暴雨过程。”
  江苏省气候中心许遐祯主任介绍,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有趋多、趋强、趋重的趋势。也有气象专家表示,拉尼娜现象可能是影响全球和区域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报记者 吴志刚)
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
2011-1-31 04:2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干旱,灾害链,拉尼娜,拉马德雷
 
                      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
                                  杨学祥
 
    1999年,我国种植业生产遭受了南涝北旱、东北春季低温、长江流域“凉夏”、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接近1997年的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长江流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种植业造成较大损失。据有关部门核实,1999年全国农作物受灾总面积7.5亿亩左右,与上年大体相当。其中成灾4亿亩,绝收1亿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00多万亩和减少1200多万亩。全年因灾损失粮食700亿斤、棉花60多万吨、油料180多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分析,今年农业自然灾害属中等偏重发生年。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最热年、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极端灾害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关注1999年灾害重演。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2-18 7:15: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28]。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29]。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72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7,8]。
    早在1998年,当新闻媒体和政治家们向即将来临的全球变暖灾难开战的同时,科学界本身对此问题还没有达到一致。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公元前2900—2200年,1800—1250年,700—60年,公元600—1280年,1820年—)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公元前3400—2900年,2200—1800年 ,1275—700年,60—公元600年,1280—1820年)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许靖华尖锐地指出,也许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用计算机拉模拟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而是进行水利和农业研究以确保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
    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古气候研究表明,近4000年以来于4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即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400年及公元160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性变化有关。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在气候变冷期,欧洲北部变得更潮湿,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干旱。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历史记载表明,历史上民族大迁移是由于庄稼歉收和大面积饥荒,而不是逃离战争,公元2和3世纪的日耳曼部落的大迁移就是一个例子[7,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7404.html

上一篇:自然因素是长江流域50年一遇旱情的首要原因
下一篇:长江淮河等流域出现全局性干旱:6-8月弱潮汐加剧旱情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5 鲍海飞 侯成亚 杨文祥 钟炳 EroControl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