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因素是长江流域50年一遇旱情的首要原因
杨学祥
据沈阳晚报 2011年05月24日报道,三峡大坝合龙的时间是1997年,首次通航的时间1998年,首次发电的时间是2003年。由2002年的135米、到2005年的155米再到去年的175米,三峡终于蓄水成库了。编者在百度搜索里搜索“长江 旱”字眼,从1997年到2011年的15年间,结果搜到以下纪录:
1999年,长江三峡库区主要气候灾害为冬干春旱及伏秋旱。
2001年,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受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旱情严重。
2003年7月,长江中下游的酷热,在不断改写各地气象纪录。
2004年8-10月,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遭遇了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事件。
2005年入冬以来,湖北省遭遇125年来最长冬旱。
2006年8月,正值汛期的长江中上游出现罕见枯水位,创下近60年来同期最低。
2007年12月,长江流域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秋旱。
2009年9月,长江流域汛期流域内降水量总体偏少,灾情较往年加重。
2011年,长江流域遭遇50年一遇旱情[1]。
历史记录表明,长江流域自1999年以来旱情逐渐加剧,与三峡蓄水过程同步,这是巧合还是必然?事实上,长江流域自1999年以来旱情逐渐加剧,也与2000年世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同步,与中国的“南涝北旱”到“南旱北涝”的60年周期同步。
人类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只能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2003年赵振国提出近5年到十年,中国气温由30年暖周期向30年冷周期过度,“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主流气象专家辩称,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南涝北旱”持续不变[2]。按照主流气象专家的观点,2011年长江流域遭遇50年一遇旱情与自然变化规律相反,人为破坏变成了主要原因。事实上,中国的旱涝自然规律和未来变化趋势究竟如何?国内外都有明确的预测。
2004年2月22日的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了美国国防部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美国国防部报告。
报告中特别提到了2010年的中国气候状况: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3-5]。
2003年3月,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世界气象日”座谈会上,国家气候中心的赵振国介绍说,在未来的5到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6]。可惜,2004年以后,这一正确的预测就销声匿迹了,学术观点需要现实的权力来支撑[3]。
非主流科学家气候变化的准60年周期有多方面的论述,可惜,他们的观点几乎影响不到气象界[3-5]。
概率统计知识告诉我们:概率小的事件不一定就不发生。重大灾害事件都是小概率事件,50年一遇,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我们能因为其发生可能性小就不加预防吗?突发灾害预防,防的就是小概率事件[7]。
气象专家罗勇发现了下面的规律:我国降水集中的地区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存在着20年左右的周期。未来10年多雨区可能会重新回到北方,也就是可能在2010年左右形成了‘南旱北涝’的局面。从“南涝北旱”到“南旱北涝”,一个轮回70年[5]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在实验室里对记者说:“GBN报告里预测,2010年前后,中国的降水类型将由‘南涝北旱’可能变成‘北涝南旱’,这个结论,我在1年前就得到了。”
他首先分析了我国1961年~2000年间近500个气象站收集到的有关气温和降水的资料。钱教授发现在1979年左右,我国夏季降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1979年以前,我国夏季的降水很明显是北方多而南方少;1979年以后,逐渐转变为了南方多,北方少,也就是现在的“南涝北旱”。“过去近千年和近500年的中国东部旱涝分析,揭示出长江与黄河流域的旱涝变化是相对立,并且还是以70年为周期交替出现。”韩国汉城的定量观测降水是从1777年开始的,从这里收集的200多年的数据来看,东亚地区的降水也刚好有60~70年的周期变化[5]。
近30年来全球迅速增温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但人类的力量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拉马德雷现象的周期交替反复证明自然力量的存在。值得借鉴的是,1947-1976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曾使许多气象学家惊呼小冰期的到来。2000年“拉马德雷”进入“冷位相”再次提醒人们:全球变暖的势头将逐渐减弱,一个寒冷多震时期将在未来30年内发生。海洋巨震将深海冷水翻到表面,吸收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是气候变冷的放大器。对于能源和资源日益匮乏的地球而言,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5]。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地球走出了第四纪大冰期;但是有证据表明,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南极海冰面积又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4],90年代左右东太平洋进入一个凤尾鱼丰富的低温阶段。南极海冰增减变化转折点超前于东太平洋海温高低变化转折点,东太平洋海温高低变化转折点又超前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变化。这既反映了准60年周期太阳活动变化的能量传递过程,也是全球气候变冷的最初信息和前兆。全球变暖很快会成为过去,人类将遭受到大自然突然变冷的报复[5]。
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7,8]。
早在1998年,当新闻媒体和政治家们向即将来临的全球变暖灾难开战的同时,科学界本身对此问题还没有达到一致。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公元前2900—2200年,1800—1250年,700—60年,公元600—1280年,1820年—)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公元前3400—2900年,2200—1800年 ,1275—700年,60—公元600年,1280—1820年)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许靖华尖锐地指出,也许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用计算机拉模拟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而是进行水利和农业研究以确保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
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古气候研究表明,近4000年以来于4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即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400年及公元160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性变化有关。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在气候变冷期,欧洲北部变得更潮湿,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干旱。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历史记载表明,历史上民族大迁移是由于庄稼歉收和大面积饥荒,而不是逃离战争,公元2和3世纪的日耳曼部落的大迁移就是一个例子[7,8]。
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60年振动相一致。在20世纪初的低温期和60~70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1901和196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94(相当于日地距离的0.6%)和57万公里;在30-4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1940和2000年)分别缩短了76和44万公里。2000-202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2020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5]。
韩延本分析了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起自19世纪中期的全球及南北半球的温度异常变化资料,得到它们存在约60年的准周期性波动的初步结果。该周期是它们的中周期波动的主要周期分量之一,它对调制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可起到重要作用。分析表明,该周期分量是时变的,周期长度在19世纪略超过60年,之后缓慢变短,到20世纪后期月在55年至60年间。所谓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似乎并未有打乱这一周其分量的存在[5]。
汪品先院士指出,大约在1万年前“新仙女木事件”结束时,格陵兰上空的气温在近50年内上升7摄氏度,而且这类快速变化还反复发生。历史纪录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进程,人类必须在气候剧烈波动时期做好预防气候变暖和变冷的两种准备[5]。
陆、海、气中的能量相互作用和物质相互交换是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2000年世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意味着一个变冷的自然趋势的到来,类似于1946-1976年的变冷情况应该得到合理的解释。2000年拉玛德雷进入冷位相、1998年地球扁率开始增大和1999年地球自转开始加速,表明地球系统正在发生一致性的转折。自1999年开始,连续五年的地球自转加速和地震活动增强应引起世界关注。
显然,中国科学家关于全球在2020年附近变冷和2010年中国进入“南旱北涝”的研究早于西方,这是有据可查的。值得注意的是,“秘密报告”的变冷时间表与中国科学家预言的变冷时期完全一致,这显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根据地球的轨道周期,2020年冬至时日地距离达到60年周期中的最大值,2010-2030年地球处于冷周期,正像1946-1976年地球处于冷周期一样。极端情况并不一定发生,趋势变化一定存在[5]。
2010年云南出现60年一遇特大干旱,重庆100万亩农作物遭冬旱,广西干旱也令人注目。南旱北涝初见端倪[3]。2011年长江流域遭遇50年一遇旱情是“南旱北涝”自然规律的进一步发展,三峡蓄水加剧了长江下游的干旱进程,是次要因素。
历史证据和自然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与中国“南旱北涝”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 三峡合龙15年长江“上火”9年。来源:沈阳晚报 2011年05月24日03:02 http://roll.sohu.com/20110524/n308326599.shtml
2. 杨学祥。曹操三笑和主流气象学家三辩。2010-4-2 12:44科学网。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08320
3. 杨学祥。南旱北涝初见端倪:云南出现60年一遇特大干旱。2010-2-14 12:25科学网。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4993
4. 李健。美五角大楼“秘密报告”:2010年中国气候突变。2004年07月07日00时00分 来源:中国青年报。http://news.tom.com/1002/20040707-1068715.html
5. 杨学祥。美五角大楼“秘密报告”与2010年中国气候突变。发表于 2010-1-30 12:03:04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374
6. 我国气候将发生转折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2003-03-29河南兴农网。http://www.hnnw.net/meteo/do/detail.php?id=1028
7. 杨学祥。美国专家的虚心和中国专家的傲慢。发表于 2010-2-7 15:13:52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3346
8. 许靖华. 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 中国科学, D辑. 1998, 28(4): 366-38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