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3月15日央视曝光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收购“瘦肉精”猪肉以来,至3月31日,集团董事长万隆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受损超过121亿元,每天损失近10个亿。有人甚至断言“双汇”将成为第二个“三鹿”!纵观此事件,这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因为局部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整个企业集团困境的案例。虽然大学与企业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组织,但从这一事件中,大学应该体悟出以下真谛。
第一,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人才质量是大学的生命。
企业的成果是产品,大学的成果是人才。产品的质量影响企业的生存,人才的质量也可以影响大学的生存。大学应该从此事件中体悟到,人才质量是事关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大学必须牢固树立质量观,很抓人才培养的质量。但现实中,我们却发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不如人意。不只是一些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一些公办大学甚至也成了“文凭工厂”,只管收钱发文凭,不管学生的培养。它们不只在成人教育方面卖文凭,在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教育方面也存在卖文凭的现象。在国家大抓“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前提下,大学在质量方面下劲其实很小。希望“双汇瘦肉精事件”,能给大学敲响警钟。
第二,企业应该树立全面质量观,大学应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此次引起双汇全面危机的只是双汇集团下的一个分公司,也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但这个分公司的危机却殃及了整个集团,甚至有可能让“双汇”步“三鹿”后尘。这个案例不得不让我们清醒,企业必须树立全面质量观。任何一个小的失误,一个局部错误,一个独立产品的质量都可能如大坝之蚁穴,引起大的水患,引起全面的企业困境。大学是育人的机构,不是一级教育官僚机构。大学不能处处以管理者自居,对学生的错误处处以校风校纪约束之。甚至以学生进入成人阶段,应该独立担责为由,不惜开除违纪的学生。大学应该更多地是教育与自醒,应该从学生违纪中体悟到自身的不足,而不是把教育责任转化为管理权力。大学应该从“双汇瘦肉精事件”中体悟到,大学必须树立全面质量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三,过程监督必须抓实,大学应该注重过程优化。
双汇历来主张,他们有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有18个质量把关程序。但“瘦肉精”却突破了双汇的18道质量程序,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济源双汇有限公司的生产线。这真切说明,双汇的质量控制过程存在缺陷,而过程的失控铸成了今日之错。大学从中应该体验到,过程是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大学的“质量工程”应该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学在这方面恰恰做得不到位。现在大学更为关注是产品的“入口”与“出口”。在“入口”方面,各大学大打招生战,不只是民办高校为生源大战,北大、清华也在入口方面下足了功夫,甚至为此成立“北约”与“华约”。在“出口”方面,各大学更是使尽浑身解数,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让毕业生“被就业”。但在过程方面,却十分惜力。教学过程几乎没有人控制,教学内容可以常年不变,实验、实训被压缩,大班上课,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如此诸多,充分暴露了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方面是多么地应付。“双汇瘦肉精事件”教育我们,不注重过程控制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不注重过程监管的大学也将注定不是负责任的大学。
第四,顾客是企业的上帝,学生是大学的主人。
顾客是上帝的观点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却没有得到尊重,特别是没有得到广大生产者的尊重。它们经常以企业利益为主,忽视顾客利益。“双汇瘦肉精事件”证实了,谁欺骗顾客,谁愚弄顾客,谁就将受到顾客的惩罚。“双汇瘦肉精事件”后,顾客有脚投票,抛弃了双汇,用行动否决了双汇。大学里,特别是在精英化阶段的大学里,大学还是卖方市场。但自20世纪80年代始,大学逐渐成为了买方市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大学的市场属性将进一步增加,大学生将成为大学的“准消费者”。大学生到那所大学去上学,将直接关连着大学的生死。再过不长的时间,必有一些大学因为没有生源而关门。不重视学生、不尊重学生、不顾学生利益的大学将最终被学生抛弃,恰如今天的顾客不买双汇火腿肠一样。
今天的双汇或许成为昨日的三鹿,但愿明天的大学不成为今天的双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