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再上宝峰湖

已有 3169 次阅读 2011-3-30 17:40 |个人分类:国内所见所闻(10-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宝峰湖

再上宝峰湖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330日发布

 

20年前的199086,张世祥陪同我来到宝峰湖游览,今年321,我在上宝峰湖。群山环抱中的宝峰湖距离武陵源区城南仅1.5公里,宝峰湖原是一个截流筑坝而成的人工多功能水库,可截留蓄水,灌溉农田、养鱼、发电、而开发游览则是主要特色。进入宝峰湖下方瀑布飞流而下的水源来自水库的水和雨水及山溪之水,登上宝峰湖需步行而上再下行到湖面游船处。

以下22张照片为即时拍摄的。

 

****************8888

宝峰湖

http://www.cncn.com 欣欣旅游网

 宝峰湖位于武陵源区城南1.5公里处,是武陵源风景名胜中的精品景点。它是一座罕见的高峡平湖,四面青山,一泓碧水,风光旖旎,是山水风景杰作。在此荡舟,还可见到湖心岛上“玉瓶开花”、“十女梳妆”、“金龟戏水”、“青蛙闹春”等佳景。宝峰湖是一个截流筑坝而成 的人工湖,深72米,长2.5米公里,以其秀丽的湖光 水色与幽野的洞天情趣成为武陵源水景风光的代表之 作。湖中有两座叠翠小岛,近岸奇峰屹立,峰回水转。 泛舟漫游,只见一湖绿水半湖倒影,充满诗情画意。 “云梯万丈上天台,高峡平湖一鉴开,王母瑶池金 扶,浣沙仙女下凡来”游宝峰湖,你就会欣赏到这样的诗情画意。群峰拥抱的宝峰湖,长约2.,5公里,它本是人工修建的一座多功能的水库,能截留蓄水,灌溉农田、养鱼、发电、 游览。它“远看是高峡,近看不见坝,上梯七十米,平湖住船家。”湖犹如一面宝镜,四面青山,一泓碧水,荡桨温游,格外惬意。坐在船上,环顾四周,千山耸翠,俯视水中,倒影慢移,碧水照相馆得群峰绿,人面桃花水映红。真是静极了,美极了!在湖中漫游,还可以见到湖心岛上的一些佳景,如“玉瓶开花”、“十女梳妆”、“金鱼戏水”、“青娃闹春”等等,也各有特色。

 

http://zhangjiajie.cncn.com/jingdian/info/16457.html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330日发布

 

20年前的199086,张世祥陪同我来到宝峰湖游览,今年321,我在上宝峰湖。群山环抱中的宝峰湖距离武陵源区城南仅1.5公里,宝峰湖原是一个截流筑坝而成的人工多功能水库,可截留蓄水,灌溉农田、养鱼、发电、而开发游览则是主要特色。进入宝峰湖下方瀑布飞流而下的水源来自水库的水和雨水及山溪之水,登上宝峰湖需步行而上再下行到湖面游船处。

以下22张照片为即时拍摄的。

 

****************8888

宝峰湖

http://www.cncn.com 欣欣旅游网

 宝峰湖位于武陵源区城南1.5公里处,是武陵源风景名胜中的精品景点。它是一座罕见的高峡平湖,四面青山,一泓碧水,风光旖旎,是山水风景杰作。在此荡舟,还可见到湖心岛上“玉瓶开花”、“十女梳妆”、“金龟戏水”、“青蛙闹春”等佳景。宝峰湖是一个截流筑坝而成 的人工湖,深72米,长2.5米公里,以其秀丽的湖光 水色与幽野的洞天情趣成为武陵源水景风光的代表之 作。湖中有两座叠翠小岛,近岸奇峰屹立,峰回水转。 泛舟漫游,只见一湖绿水半湖倒影,充满诗情画意。 “云梯万丈上天台,高峡平湖一鉴开,王母瑶池金 扶,浣沙仙女下凡来”游宝峰湖,你就会欣赏到这样的诗情画意。群峰拥抱的宝峰湖,长约2.,5公里,它本是人工修建的一座多功能的水库,能截留蓄水,灌溉农田、养鱼、发电、 游览。它“远看是高峡,近看不见坝,上梯七十米,平湖住船家。”湖犹如一面宝镜,四面青山,一泓碧水,荡桨温游,格外惬意。坐在船上,环顾四周,千山耸翠,俯视水中,倒影慢移,碧水照相馆得群峰绿,人面桃花水映红。真是静极了,美极了!在湖中漫游,还可以见到湖心岛上的一些佳景,如“玉瓶开花”、“十女梳妆”、“金鱼戏水”、“青娃闹春”等等,也各有特色。

 

http://zhangjiajie.cncn.com/jingdian/info/16457.html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28058.html

上一篇:张家界晨天大酒店服务员讲诚信
下一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日本从遭受核灾难国到核灾难加害国
收藏 IP: 220.155.34.*| 热度|

1 徐索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