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永秋
1860年,爱德华·豪雅(Edouard Heuer)在瑞士西部的汝拉山区的小镇圣艾迈(St-Imier)创办了自己的小型制表工作室。由此诞生了后来在国际体育领域举足轻重的豪雅表。在中国,豪雅选择了姚明作代言人。“每一次投篮都可能决定着胜败,每一秒钟都是至关重要的瞬间,因此,分分秒秒都必须精确无误、不容许有丝毫偏差。这是我对篮球的态度,也是豪雅在制表业成功的原因。”姚明说。
精确无误,这是许多行业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科研界呢?
科研出现错误、甚至失败,在现实中非常普遍,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是最主要的现象。正所谓成功不常有、而失败亦无完全不是之处。但是在现实中,许多成功者却常常故意对过往的失败讳默如深,成功则四处兜售所谓经验之谈,失败则躲在角落无颜见人。成功与失败,结果常常迥然不同:鲜花、掌声属于前者,后者得到的往往是冷嘲热讽甚至冷眼相看。
在国际上,科学探索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并没有因此影响其科学水平的提高。
大发明家爱迪生研究蓄电池,做了9000多次试验,全都失败了,朋友劝他不要再搞了,他却信心百倍地说:“我没有失败,我已经知道有9000多种方法是行不通的,这就是成果。”由此可见,不经历失败,也就难以取得成功;畏惧失败,就别想成功。
2004年12月15日,美国导弹防御局向外公布,美军方当日进行的研究了近两年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首次全面测试以失败告终,原因是飞行电脑和拦截导弹上用于制导的推力调节器之间的电子信号传输出现了问题。到目前,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试验已进行了8次,其中5次成功,3次失败。从1999年开始,美国军方进行的拦截试验从未停止过,每年少则1次,多则3次。2002年12月11日,美军的陆基导弹拦截试验失败也是其中之一。因试验两年内已经耗资8500万美元,导弹防御系统受到了各方质疑。但美国最近表示,将继续施行导弹防御系统的试验。
既然科研会出现错误甚至失败,我们就应该宽容他们的失败,至少不打击热讽他们。2月中旬,在兰州军区某团总结表彰暨开训动员大会上,团领导将一枚金灿灿的三等功奖章挂在主动请缨进行科研攻关、历时一年却以失败告终的修理所士官李前胸前。该团王政委告诉笔者,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官兵在科技创新中尽到了责任,学到了新知识,有所长进,即使失败了也应褒奖。
如今,很多科研人员呼吁,中国需要一个“宽容科学失败”的人文环境,可要知道,一个“允许科学失败”的人文环境,最终要靠科学家们自己去创造。善意的批评没人不接受,恶意的指责无人能承受。
机械之美,就像钟摆和节律一样,在于始终一贯和精确无误。精确,有时会带来可怕的力量,就象张艺谋在巨作《英雄》中的十步一杀,剑走偏锋,同样是精确无误。在这样的力量背后,是最初精准的设计和运作中反复的锤炼和磨合。科研的力量是客观和探索,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只有那些意志顽强的人才能踏着荆棘摘取鲜花。
我们对科研错误/失败容忍度应该大点、大点、再大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