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拉尼娜预计盛夏前结束

已有 3325 次阅读 2011-3-13 08:1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厄尔尼诺, 预测

拉尼娜预计盛夏前结束 我国汛期可能有两条多雨带
 2011-03-12 10:53:16   来源: 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  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2010年7月赤道太平洋发生的拉尼娜事件,2011年以来强度逐渐减弱,并可能于盛夏前结束。对历史上相似年的分析表明:在拉尼娜事件衰减的情况下,我国汛期容易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 拉尼娜事件强度逐渐减弱 预计盛夏前结束2010年7月赤道太平洋发生的拉尼娜事件,于10月至12月达到峰值(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平均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1.5℃),2011年以来强度逐渐减弱。目前综合强度达到了中等标准。
333.jpg

    2010年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平均海表温度与常年同期值之差值演变(单位:摄氏度)
    综合分析历史上类似拉尼娜事件的演变特点,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多数动力和统计模式的预测结果,预计未来3个月内拉尼娜强度将继续减弱,可能于盛夏前结束,盛夏期间赤道中东太平洋维持正常略偏冷特征。
    拉尼娜事件导致澳大利亚等地降水偏多
    拉尼娜事件对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具有全球性。本次拉尼娜事件对环太平洋一些国家和地区2010年至2011年秋冬季气候产生了明显影响。直接影响是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加强,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从而导致了澳大利亚东部、菲律宾南部降水异常偏多,发生严重洪水、暴雨和泥石流灾害。此外,拉尼娜也会通过改变大气环流间接地影响到热带太平洋以外的其他地区。如:2010年至2011年冬季北美中东部出现的大范围暴雪事件;东亚冬季风偏强造成我国冷空气活动频繁现象,以及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造成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异常偏弱,使得我国华北、黄淮等地的气象干旱严重等都明显受到本次拉尼娜事件的影响。
    拉尼娜事件衰减
    今年汛期或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国家气候中心对历史上相似年的分析表明:在拉尼娜事件衰减的情况下,我国汛期容易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其中南方多雨带主要在东南部沿海、华南北部到西南地区东部,北方多雨带主要包括黄淮大部、东北南部等地区,其余地区降水以偏少为主。此外,西北、江南地区气温明显偏高,而华南东部、黄淮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不过由于影响我国的气候因素多而复杂,国家气候中心将继续加强各类因子的综合分析,滚动更新提供有关气候预测信息。
http://www.weather.com.cn/news/1283810.shtml
“搅动”全球气候的“小女孩” :地震和低温应特别关注
   2011-3-12 13:17
“搅动”全球气候的“小女孩” :地震和低温应特别关注
    点评:研究表明,潮汐强度变化、太阳活动、地震火山活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综合作用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杨学祥的分析中,此次拉尼娜事件可能在5~6月份结束,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7~9月份出现。对于中国而言,拉尼娜不仅带来冷冬和干旱,由于今年1~5月份为强潮汐时期,倒春寒、强沙尘暴、流感增强、病虫害增多、旱涝异常频发、地震频发也应特别关注。据杨学祥推测,今年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转换不仅带来地震频发,干旱也会变得严重。
    3月10日云南5.8级地震和3月9日、11日日本7.3级、8.8级地震的爆发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地震海啸不仅造成日本重大的损失,同时也搅动了深层海水,导致气温降低,低温冻害、倒春寒和冷夏出现几率增大,厄尔尼诺的出现使这种趋势更加严峻。
 
附文:
作者:闫岩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发布时间:2011-3-11 16:26:52
 
“搅动”全球气候的“小女孩” 
闫岩
 
    此次“真拉尼娜”事件已经形成,并将在年末发展到峰值,海温会低于正常1~2度,属于中等偏强的事件,并至少能持续到明年的春末。早在2010年8月,拉尼娜刚开始时,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钱维宏教授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便做出这样的预测。
 
    钱维宏介绍,近十年来,赤道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多表现为中部的局地海域增温,或者降温,并不扩张到赤道东太平洋,人们把它们称为“假厄尔尼诺”和“假拉尼娜”。它们也主要表现在冬春最强。
 
    世界气象组织在日前公布信息中判断,此次拉尼娜事件将会继续2~4个月,延续至2011年第一季度,很有可能进入第二季度。接下来的数月,拉尼娜现象将会有所减弱。
 
    “拉尼娜持续的时间不一定,短的有五个月左右,长的则有可能持续2~3年。每一个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周期最短需要三年时间,最长有的可以达到10年。“中科院广东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匡耀求告诉《科学新闻》。
 
    在杨学祥的分析中,此次拉尼娜事件可能在5~6月份结束,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7~9月份出现。对于中国而言,拉尼娜不仅带来冷冬和干旱,由于今年1~5月份为强潮汐时期,倒春寒、强沙尘暴、流感增强、病虫害增多、旱涝异常频发、地震频发也应特别关注。据杨学祥推测,今年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转换不仅带来地震频发,干旱也会变得严重。
 
    拉尼娜事件一般伴随着厄尔尼诺事件之后出现,可谓是一对“双生儿”,两者均伴有全球气候变化混乱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强度常常比厄尔尼诺弱一些,但拉尼娜事件的持续时间往往比厄尔尼诺事件时间长一些。厄尔尼诺事件时间最长不过一年半时间,拉尼娜事件则一般要在一年左右。
 
    而在科学家看来,无论是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都将带来气候异常,两者在转换期间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容小窥。
 
   “世界各地的气象灾害不单单发生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出现的时候,在它们转换的期间也发生。这种转换标示着海洋的热量变化在大起大落,海洋的兴风作浪必然会导致大气环流异常和不同地区的气候异常。大气对海洋热变化的反映总体上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在海洋处于热变化大调整的期间,大气环流更不稳定,环太平洋地区的天气气候也异常多变,增加了预测的难度。”钱维宏说。他同时指出,近十年来多出现“假厄尔尼诺”和少数“假拉尼娜”,每隔一年出现一次。现在好像来真格的海温异常事件了,海洋的情况在调整。大气运动是一部“热机”,需要相邻地区的热力差异。如果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拉尼娜冷海水,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洋也同时出现强的暖水,东西方向上的温差越强,越能启动大气的异常运动,不同地方的冷暖和旱涝异常也就跟着来了。■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1年第3期 气候变化)
http://www.science-weekly.cn/skhtmlnews/2011/3/1384.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50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1745.html

上一篇:云南地震和日本地震是否相关:夹在两大地震带中间的中国
下一篇:日本将11日强震由里氏8.8级上调至9级: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收藏 IP: 202.98.13.*| 热度|

3 钟炳 马昌凤 赫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