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我国力学界又失英才——痛悼沈青研究员辞世

已有 11824 次阅读 2011-2-27 09:10 |个人分类:名人纪实|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悼念, 辞世, 沈青研究员, 稀薄气体动力学, 真正学者

上苍无情,又夺走了我国力学界的一位英才!日前惊悉噩耗:中科院力学所沈青研究员于一周前溘然长逝(见链接1)!我多年相识的学界老友中又少了一位!除了发去唁函(见链接2)以外,很想为这位可敬的朋友写上几句。

1962年,我认识沈青时,他还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我知道他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数学力学系,刚到力学所工作一年,学问极好。后来我们同在第11研究室工作,一起承担科研任务,一起参加“文革”,对他的了解日益增多。

我的第一印象是:他为人低调,从不炫耀自己,在名利面前总是退让三分,而做学问则是踏踏实实的。

接着是风起云涌的“文革”运动。他给我的印象是:他有自己的见解,除了迫不得已地随着喊口号之外,对于种种怪现状从不随波逐流。最为难得的是:他从不整人,更不落井下石。在那个时代要做到这样是难能可贵的。他是“逍遥派”,局面稍微平稳一些之后,他一方面努力做科研项目,另一方面在稀薄气体动力学领域刻苦钻研,打下了更为扎实的学术根底。

我们知道,随着人类空间探索的进展,开始涉足大气高层,那里的空气非常稀薄,原有的连续介质假设不复成立,寻常的气体动力学方法不再适用,需要另辟蹊径,动用气体动力论(gas kinetics theory)等工具。1946年,钱学森先生首创了稀薄气体动力学研究领域(见《钱学森文集》,国防工业出版社,1991)。新中国成立以来,力学界开始有人涉足于这一新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是林同骥院士,他率领一些年青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猛攻这一较为困难的专题,从那时起,沈青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个领域,一干就是50年。成为继林先生之后的稀薄气体动力学的学科带头人。

这些年来,沈青在稀薄气体滑流问题求解、钝头体稀薄气体绕流流场计算等方面做了开创性贡献;后来又在稀薄气体高速非平衡流动、微尺度气体流动等方面做了重要工作,并于15年前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20届国际稀薄气体动力学会议,任大会主席。他和他的学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公认,这样水平的成果在我国力学界并不多见。

大约十年前,他被确诊罹患癌症,但是他把病情置之度外,从未停止自己对科学的追求。2003年他出版了专著《稀薄气体动力学》(国防出版社,2003),接着,在2005年,又在Springer出版社推出了英文专著“Rarefied Gas Dynamics, Fundamentals, Simulations and Microflows”,系统地总结了他本人及其课题组成员在稀薄气体动力学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这两本专著出版之后,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好评如潮。

在自己倾心科研的同时,他还尽心尽力地培养研究生,努力传帮带,不仅传授学问,而且教书育人,力求他们继承老一辈学者的优秀学术传统。值得一提的是:现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樊菁研究员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近年来,我看着这位年青学者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目前正带着新一代力学工作者努力奋斗。我一直认为,在樊菁的进步中,他的导师沈青研究员功不可没。

我每次回到力学所,总要到我的老朋友“发挥余热”的地方去坐坐,听听他们的学术见解和各种想法,沈青经常在场。我知道,他在学术上有宏大计划,由于近来出现的微流动研究领域中他可以大显身手,他一直乐此不疲。

斯人已逝,后人泪湿衣襟。沈青还有许多未竟遗愿,只有靠我们,靠学界的后来者发愤努力了。

我一向是乐观主义者。不管在哪一代学界中,像沈青那样的真正的学者总是占绝大多数。让我们弘扬他的爱国敬业精神,把我国的科技事业搞上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写于2011227日晨

 

【链接1】中科院力学所讣告

 

我所退休研究员沈青先生不幸于2011220日去世,享年75岁。

沈青先生193512月出生于山东青岛市,19568月至19616月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回国后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200112月退休。

沈青先生于1961年开始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稀薄气体动力学课题组长、十一室副主任等,随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副理事长、计算物理学报编委、国际稀薄气体动力学会议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1996年沈青先生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20届国际稀薄气体动力学会议,任大会主席。

沈青先生著有《稀薄气体动力学》(国防出版社,2003)、《Rarefied Gas Dynamics, Fundamentals, Simulations and Microflows (Springer Press, 2005)等两部专著,系统地总结了他本人与其所领导的课题组成员在稀薄气体动力学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沈青先生在钝头体周围稀薄气体电子密度流场计算、稀薄气体滑流领域问题的求解等诸方面均有领先贡献,曾在力学学报、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Journal of Colloid Sciences等刊物发表诸多论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在高速稀薄气体非平衡流动、微尺度气体流动等方面亦有重要贡献,最近几年还在Physics of FluidsMicro Nanosystems Advances in Tribology 等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有关微流体力学计算、微米槽道流动、微机读写头摩擦学等方面的重要论文。

沈青先生为人正直,待人诚恳,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为力学所的科研工作和年轻学者的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沈青先生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师长,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为我国力学事业所做的贡献!

中科院力学所人教处

 

【链接2】唁函

 

沈青研究员治丧委员会:

 

惊悉沈青研究员不幸辞世的噩耗,痛失一位近半个世纪之前相识的老同事、老朋友,令我悲恸万分,在此谨表深切的悼念之意,并通过你们向他的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沈青研究员人品、学问俱佳,是我在同辈朋友中最为敬佩的一位。他为人正直善良,诚恳敬业,踏实勤谨,学识渊博,求真务实。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奋战在力学科研第一线,孜孜不倦,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著述颇丰,特别在稀薄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了有口皆碑的辉煌业绩。他是我们这一代学人中的佼佼者,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沈青研究员的逝世是中科院力学所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力学界的无可弥补的极大损失。他生前还有很多未遂的愿望,我们惟有加倍努力,弘扬他的爱国敬业的精神,继续他未竟的事业,兢兢业业地为祖国的力学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追思、纪念他的最好的实际行动。

 

沈青老友,安息吧!

 

戴世强

上海大学终身教授

19621984年的中科院力学所成员

201122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16907.html

上一篇:周末闲话-3:妙译拾零
下一篇:递交基金申请书之前做什么?
收藏 IP: 218.81.119.*| 热度|

7 陈辉 杨月琴 周华 季斌 侯成亚 张宇宁 tanzhjin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4: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