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研究生看教科书必须多查阅原始文献 精选

已有 11160 次阅读 2011-2-25 10:23 |个人分类:教学闲论|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教科书, 经典文献

新的学期开始了,研究生院的课程也要开始了。根据过去多年的教学体会,以及自己看教科书的体会,感觉到光看教科书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非常需要查阅原始文献,尤其是最重要的原始文献。
 
教科书往往割裂了结论与问题。我们的教科书往往只告诉学生工具的基本性质和简单使用方法,但是该工具是如何产生的并没有交代。我们学习工具并不是为了记住几个工具或者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原始文献往往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需求而创造的理论或者方法,与实际结合的非常紧密。从实际出发才能看清楚理论或者方法的产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知道为什么产生远比记住要重要得多。我们很多同学学习了大量的课程,可是那些知识都是死的,根本不会用,其原因也就在于不知道这些方法为什么要产生,为什么要学习。
 
经典理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越是经典的理论,往往都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很多人不断地丰富改进才有了今天教科书上的形式。当我们不了解其中的发展过程的时候,很容易被前人的高度所迷惑甚至恐惧。但是,当我们从源头开始,逐步看清楚理论发展的路线和脉络,就不会对该理论或者方法的形成有什么大惊小怪。比如,比较著名的信号处理中的采样定理,前后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许多人做过了不错的贡献,最后才有了今天的比较明白简单的表达形式。但是简单明了并不是最容易懂的那种形式。相反,开始的那种看似罗嗦的形式更容易理解。
 
教科书往往是后人不断整理的结果。在整理的过程中总要有材料的取舍,取舍就难免带有主观的倾向。这些取舍未必是合理的,也未必是必要的。有时候比较前沿的教科书中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查阅原始文献可以避免受到作者的主观干扰,而能够看到整个理论框架的全貌。现在工科教科书很多都是不深不透,导致学习的过程中不知所云,难以理解。即便理解了表面,也缺乏理论的深度,这就导致了在后续的研究阶段内功不足。
 
看看原始文献能够看到大家思考问题的逻辑。大家的思想水平往往就是有特点的。其思维严密,论证的高度,都不是普通的教科书作者所能够达到的。读读大家的作品对于培养科研的品位非常重要。在西方,尤其是上个世纪初,人们读书,一定要去读原始专著或者论文。比如,学习力学定律,先要看牛顿的原始专著。学习数学,就要看看高斯、欧拉等人的专著或者论文。这些论文或者专著提供的远不是几个结论,而是充满天才的理解和论述,这些都是后学者需要学习的理论之外的东西,这些东西比那几个结论更加重要。
 
总之,读教科书绝对不能限制于教科书,最好的方法是对教科书上提到的经典理论和工具,直接查阅原始文献,了解其发展的历史,再现理论的原貌,了解原创者的思想,这样的学习对于后续的科研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假如我们准备将来做科研,那就时刻准备好看原始的文献去。好在现在有了网络,100多年前的文献随手可得,如果不利用这样的资源,我们就不算是生活在信息时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416339.html

上一篇:科研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到死自己的潜力都没有发挥
下一篇:科学创新的主要方式:潜意识思考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34 许培扬 刘俊文 田仁飞 罗汉江 李正杰 陈飞 林涛 郭慧丽 吴锦宇 孙永昌 高绪仁 朱志敏 王萌杰 罗淼 马志伟 严晓文 吕喆 彭月丽 蔡津津 王凯 戴力扬 傅云义 吴景鹏 曹贺贺 李玉彬 卢江 柳东阳 张骥 刘波 杨政予 likeiversen yuxhenry Donut mbb

发表评论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