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期开始了,研究生院的课程也要开始了。根据过去多年的教学体会,以及自己看教科书的体会,感觉到光看教科书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非常需要查阅原始文献,尤其是最重要的原始文献。
教科书往往割裂了结论与问题。我们的教科书往往只告诉学生工具的基本性质和简单使用方法,但是该工具是如何产生的并没有交代。我们学习工具并不是为了记住几个工具或者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原始文献往往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需求而创造的理论或者方法,与实际结合的非常紧密。从实际出发才能看清楚理论或者方法的产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知道为什么产生远比记住要重要得多。我们很多同学学习了大量的课程,可是那些知识都是死的,根本不会用,其原因也就在于不知道这些方法为什么要产生,为什么要学习。
经典理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越是经典的理论,往往都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很多人不断地丰富改进才有了今天教科书上的形式。当我们不了解其中的发展过程的时候,很容易被前人的高度所迷惑甚至恐惧。但是,当我们从源头开始,逐步看清楚理论发展的路线和脉络,就不会对该理论或者方法的形成有什么大惊小怪。比如,比较著名的信号处理中的采样定理,前后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许多人做过了不错的贡献,最后才有了今天的比较明白简单的表达形式。但是简单明了并不是最容易懂的那种形式。相反,开始的那种看似罗嗦的形式更容易理解。
教科书往往是后人不断整理的结果。在整理的过程中总要有材料的取舍,取舍就难免带有主观的倾向。这些取舍未必是合理的,也未必是必要的。有时候比较前沿的教科书中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查阅原始文献可以避免受到作者的主观干扰,而能够看到整个理论框架的全貌。现在工科教科书很多都是不深不透,导致学习的过程中不知所云,难以理解。即便理解了表面,也缺乏理论的深度,这就导致了在后续的研究阶段内功不足。
看看原始文献能够看到大家思考问题的逻辑。大家的思想水平往往就是有特点的。其思维严密,论证的高度,都不是普通的教科书作者所能够达到的。读读大家的作品对于培养科研的品位非常重要。在西方,尤其是上个世纪初,人们读书,一定要去读原始专著或者论文。比如,学习力学定律,先要看牛顿的原始专著。学习数学,就要看看高斯、欧拉等人的专著或者论文。这些论文或者专著提供的远不是几个结论,而是充满天才的理解和论述,这些都是后学者需要学习的理论之外的东西,这些东西比那几个结论更加重要。
总之,读教科书绝对不能限制于教科书,最好的方法是对教科书上提到的经典理论和工具,直接查阅原始文献,了解其发展的历史,再现理论的原貌,了解原创者的思想,这样的学习对于后续的科研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假如我们准备将来做科研,那就时刻准备好看原始的文献去。好在现在有了网络,100多年前的文献随手可得,如果不利用这样的资源,我们就不算是生活在信息时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416339.html
上一篇:
科研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到死自己的潜力都没有发挥下一篇:
科学创新的主要方式:潜意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