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又一段数学插曲

已有 3294 次阅读 2011-2-23 08:50 |个人分类:数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流形, 示性类

 

 

以前学Einstein流形时,顺便看到一本Milnor and Jannes StasheffCharacteristic Classes(示性类),前言里又叙述了一段小历史:

 

CC理论在1935年差不多同时从H. WhitneyE. Stiefel的工作开始。StiefelHopf指导下的论文里引入并研究了某些特征的同调类,它们是光滑流形的切丛。那时,Whitney在哈佛大学,他研究了任意球丛的情形。没多久,他发明了上同调论的语言,这就是示性类上同调类的概念。他还证明了基本的积定理。

1942年,莫斯科大学的Lev Pontrijagin开始研究Grassman流形的同调,他用Ehresmann的胞腔子分解(cell subdivision)构造出一种重要的新示性类。(P的数学贡献更引人注目的原因在于他是一个完全的盲人,十四岁那年在一次事故中失明了。)

1946年,刚从昆明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陈省身定义了复向量丛的示性类,他证明了复Grassman流形具有比实流形更容易理解的上同调结构,为示性类理论带来了巨大变革。

 

Milnor写书时,这四位先驱者都还健在,如此亲近的科学史,在史家写的“真正的”科学史里几乎是看不到的(他们也没有那种数学感觉)。我特别喜欢看这种“小历史”,因为了解一个概念或思想的演进,就像自己经历了它的形成,学起来会感到更亲切,也就更容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415660.html

上一篇:一则读书笔记
下一篇:王羲之的“煞风景”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9 吉宗祥 李学宽 鲍海飞 钟卫 黄晓磊 罗汉江 陈辉 luxiaobing12 yuxhenry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