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miRNA诊断的旗舰公司怎么成了“垃圾股”?

已有 4869 次阅读 2011-2-16 01:15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

 2005年,我们Genaco公司申请了一个有关微小RNA诊断的专利,这个专利在去年获准了。而当时最先使用这个技术的就是Rosetta Genomics公司。我们的合作伙伴先后有几篇论文用这个技术研究肿瘤(Barad O et al., 2004; Sampson VB et al, 2007; Tong AW et al., 2009)。这个技术的优点是使用LNA增加短小核酸杂交的特异性,标本不用标记,使用非常方便。

记得Rosetta 公司想收购我们公司,捆绑上市。当初我缺个心眼,应该把那个技术剥离出去,转让给他们,然后利用他们上市套现一部分。后来这个技术被Qiagen一起收购过去,搁置起来了,原因是他们有Real Time PCR为技术平台的miRNA产品。而且用我的技术需要从Exiqon和Luminex那里分别拿到LNA和xMAP两个技术的使用权。

今天看到GenomeWeb上面讲Rosetta Genomic公司在纳斯达克上面成为了$1美元以下的“垃圾股”:


这里有一篇文章讲他们公司遇到了那些技术和市场难题。分析一下,我觉得他们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和技术平台选择的问题。


在产品选择上,他们的首打产品是通过分析一组微小RNA来判别转移肿瘤的原发部位。就是说病人得了癌症,可是原发肿瘤在那里并不知道,手术或者活检得到转移癌的标本,希望能知道原发肿瘤的部位,便于制定更准确的化疗或放疗方案。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得知,这种以继发肿瘤为最早症状的病理大概占肿瘤病人的1/20,医生平均在每个病人身上花$18000美金去寻找原发肿瘤。他们的定价是$3000多美金。


这个看上去很好的产品为什么在市场上碰到了很大的阻力?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技术平台的选择上的偏差。他们试图走Genomic Health 的“成功道路”,通过参比实验室,收集各地邮寄的标本来做服务。这可是和医院里的肿瘤病理医生“抢饭碗”的模式。标本寄出去了,肥水就流出去了。医院更需要能在自己实验室里做的产品,而不是要送出去的服务。


回过头来看他们的产品,既然是继发肿瘤先被诊断出来了,就说明癌症已经转移,病人已经到了晚期。这个时候再让病人自己掏钱去做这个检测(保险公司还没有承认这个技术)就很勉强了。再加上即使结果出来了对治疗的指导意义也很有限,所以这个产品的市场阻力就更大了。


我看Rosetta的故事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为iRepertoire公司制定产品和市场策略时提供借鉴。创业公司资源都很有限,在选择先上什么产品和先攻那片市场上要格外小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413328.html

上一篇:为旧金山分子医学“三中全会”准备“爆料”
下一篇:研究院的巨大双螺旋(照片)
收藏 IP: 64.89.97.*| 热度|

3 刘进平 高莉 廖德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