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关于科研经费分配过度集中的问题 精选

已有 12321 次阅读 2011-1-22 15:25 |个人分类:科学政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以前写过一篇博文——《中国在R&D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吗?》(见: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485&do=blog&id=243405),文章的最后,我总结道:“目前国家在R&D上的投资,总量已经比较可观了。国内科技管理部门的重点,应该是在保住总量、并力争这个总量与GDP同步增长的同时,在投资结构上狠下功夫。比如,我们R&D投入的优先领域的选取是否符合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我们的R&D经费管理是否规范,我们的R&D投入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三方面是否保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分配,我们的科技管理体制是否有利于创新成果的出现,等等等等。
 
施一公和饶毅在《科学》杂志上的社论,把中国国内经费分配机制问题,炒得火热。近来又有四川大学王启智教授投书《科学》杂志,支持施一公和饶毅的观点,甚至悲观的人为,情况比施饶二人所描述的还要糟糕。王启智教授说,草根教授们对于政府科研经费超过20%年增长率是感觉不到的,因为那些项目经费都被当官的按照关系给分光了。不管王教授说的是事实还是夸大了实际情况,我们国家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应该没有多少人反对吧。
 
在我那篇《中国在R&D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吗?》的博文里,我说国内科技管理部门要力争R&D经费总量与GDP同步增长。看到施一公饶毅说政府科研经费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0%,我还大吃了一惊,觉得是不是他们的信息太乐观了。后来我自己查了一些资料,证明是我个人太保守了。看看下面的数字:
 
1996年,中国全社会投入R&D经费是404亿,占GDP的0.6%;到了2009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到了5802亿元,占GDP的1.7%。R&D总经费增长年均速度为23%,远远超过同时期GDP的增长速度。政府科研经费方面,数据不太全,就算国家科技部的统计资料也不是每年都提供政府投入R&D的经费数额或者比例。能够查到的年份为为2004-2008。2004年,政府投入524亿元,2008年政府R&D投入为108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这个速度不算低,但跟企业对R&D投入的增长速度相比,还差一截子。2004年,企业投入1291亿元,2008年,这个数字为331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6.5%。还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政府R&D支出的年均增幅刚刚够20%,要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话,那么从购买力上讲,政府对R&D投入的增长一定会小于20%的。
 
也许朋友们看着这些多少亿多少亿的枯燥数字没有什么概念,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现在的R&D经费投入在总量上的确是今非昔比了。1990年代中期,整个中国科学院从国家财政部拿到的财政拨款,每年才有15个亿。这15个亿当中,除去基建、人头、管理等费用以外,能够用于科研项目的投入,一年只有一个亿。那个时候,科学院从国家其它部门得到的纵向经费和从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得到的横向经费加起来每年有15个亿,就算这15亿全都是用在科研项目投入上的(其实这是不可能的),科学院全年的R&D经费也不过16个亿而已。到2008年,中科院的R&D经费达到了150多个亿。
 
经费投入增加了,科研人员关于经费的抱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很多。显然,不少人并没有从R&D经费总量增加的现实中获得好处。中国人自古就有“不患其寡,而患其不均”的思想,均贫富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不过,从大锅饭的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人都明白,搞平均主义是跟提高效率背道而驰的,不是一个好的运行机制。然而,另一方面,科研经费分布的过于集中也会带来另外一方面的问题,比如资源浪费,风险加大等等。说道浪费问题,我还记得以前听一个朋友说过,那是1990年代末期的事儿,他来自国内某著名高校,他家里的冰箱和空调,都是从项目经费里面支出的。曹广福大侠的博文里,对这个现象也有所描述,看来这并不是个别人的个别行为。
 
无疑,现在大家哭诉的,愤怒的,是科研经费过度集中的现象。这个现象使得旱涝不均,所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科技富人大牛们得到了超出他们需要的额外经费,而有很多应该获得经费的弱势研究人员,则只能望梅止渴,在困苦中挣扎。经费非陪过度集中的问题,似乎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我在这里提个建议,希望国家科技部牵头搞一个统计分析,看看我们国家的R&D经费的分配到底有多么集中,同时研究一下国外发达国家的R&D经费分配情况,看看他们的集中程度有多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我们国家分配R&D经费的一个总的规划。这类分析,大概除了科技部,别的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因为统计资料只有科技部那里有。上面的经费过度集中,指的是从项目负责人角度的经费分配问题。其实,研究经费过度集中的角度,还可以从地域、研究机构类型等方面入手。如果科技部能够支持这样一个研究项目,其研究结果应该是能够提供比较翔实的数据和分析的。我们强调决策的科学化,也有不少年头了。定量基础上的决策,大致上,比定性基础上的决策,要更客观一些。这样的研究,应该从速安排。
 
以上建议,望有关人员识之。
 
这是改版后我的第一篇博文。这个改版后的编辑器很好用,博文不必在WORD里面写好再贴过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406834.html

上一篇:简评南方科技大学(筹)的2010年教师系列人员招聘公告
下一篇:有话好好说:情商和智商同样重要
收藏 IP: 67.98.161.*| 热度|

24 苗元华 许培扬 杨洪强 曾庆平 刘进平 张星元 梁进 朱教君 杨正瓴 张伯武 朱志敏 吕喆 李侠 曹广福 陈安 梁建华 唐常杰 高莉 闫争亮 饶海 王家刚 xqhuang hangzhou hushibin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