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创新案例评论:一次失败的梳理

已有 4824 次阅读 2010-12-27 23:5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自然科学体系梳理

 

    在书店,有一本书,《自然科学体系梳理》: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作者:杨本洛。

    在目前低迷的专著书市场上,该书已出第二版(2009)。算是很不错的了。

    作者的中心思想就是:现在的西方自然科学体系充满内在的逻辑不当,需要全面的进行梳理,要建立属于中国人的东方自然科学体系。

    书中的语言很偏激,只有西方科学的创建者才是对话者。

    书中论述的学科范围基本上囊括了自然科学的主干学科。

    作者还出了与该书主题有关的近十本专著。

 

    必须声明:对自然科学主干学科没有很好学完、学好的本科生、研究生不要读。

 

    客观的说,作者是一个偏激的科学理想主义者。奋斗不息近30年,没有为自身谋求过与该主题追求相抵触的利益。是个苦行者。我倒更愿意把他看成是一个失败的挑战者,或者说是,一个在科研道路上失败的英雄。

    本博文分析他为何为何失败。

 

    1)资格问题:做为一个对西方自然科学体系的挑战者,他的挑战书没有接受者。为什么?按中国文化传统观念,他的身份不够。只不过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普通教授。并且,不是理学院的。也不是搞物哩或力学或数学出身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但就另外一个角度看,他的论题基本上是大多数科研人员从来不想而且也不见得有能力进行深入思考的论题。因而,理论上,读者就少。

    在上述大背景下,他发表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的可能性就被消灭了。而在国外发表的可能性也不存在(文风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又看不起小刊物。因而,他的挑战书根本上就没有很好的发出去。

    2)战略方针的错误。把谋求“认可”或“正式出版发行”做为战略目标。这是完全无视现实情况的盲动。他把他的书送给很多他希望出面支持他的院士、领导,希望得到肯定。但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科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只能是通过学术性的方法,真理是靠其本身的正确性的威力来获得认可的。

    追求院士、领导的肯定的做法等价于把自己孤立起来。

    3)四面出击、漫无边际的战术性错误。科技写作与一般性写作不同,对结论的支持、对论点的支持是要依据事实来证明的。也就是说,要用好“共识性的理论”或“共识性的实验结果”。他的书不满足这个条件,仅从参考文献的目录就可看出。

    书中要否定的东西太多,而那多是“共识性的理论”。先否定它们,论题也就不存在了。行文就成为哲学式的、干巴巴的、批判了。

    4)拿不出具体内容。如果要否定一个现有理论,尤其是“共识性的理论”,必须拿出一个能把现有理论的正确性(经“共识性的实验结果”检验的)保留而又能抛弃其主观臆断(没有被“共识性的实验结果”检验的、或被可靠的实验结果否定的)的成分。

    一般地说,达不到这个层次就不要下结论性断言。否则,会给自身造成麻烦。

    5)个人耐力不足。就常识性来判断,“对西方自然科学体系全面的进行梳理,并建立属于中国人的东方自然科学体系”是几代人,几个集群才有可能完成的任务(满打满算只不过是已过去两代人,一两个集群)。因而,你可以推动这项工作,但是,不能声称某某方案是如如何的解决了问题。也就是说,只不过是限于推出问题。一旦个人耐力不足,被自身头脑发热中的“圆满的解决方案”所迷惑,也就难免“口出狂言”。失败的大火也就烧过来了。

 

    我个人认为,《自然科学体系梳理》一书至少是作者用心写出来的,其追求的科学目标是值得赞赏的。

    但是,由于上述原因,作者得到的只能是:冷嘲热讽。这是很不公正的。

    杨本洛现象中的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没人会主动的想当“在科研道路上失败的英雄”。被迫的话,则当另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398167.html

上一篇:论宋文淼研究员的电磁场理论研究工作
下一篇:陈理性力学,风吹雨打70年
收藏 IP: .*| 热度|

2 陈国文 理论思维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