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更好地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学术传统,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这些年来,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四位奠基人——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和郭永怀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研究。这里录入三年前的一篇旧作,旨在探索郭永怀先生的学术思想,其中的分析还比较肤浅,尚待进一步深化。在郭永怀先生百年诞辰之前重发此文,用以表达我们的怀念之情。
2009年2月7日记
郭永怀先生学术思想初探
冯秀芳1 2 戴世强1
(1 上海大学 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 200072)
(2 宁夏大学 数学计算机学院,银川 750021)
摘 要:郭永怀先生是著名科学家,在力学和应用数学方面有卓越贡献,他又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国防科研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勤学严行的治学精神都是郭永怀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就郭永怀先生的学术思想做一些初步探索,谨以此表达我们对郭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关键词:近代力学,应用数学,上临界马赫数,PLK方法,两弹一星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院的绿荫丛中矗立着一尊汉白玉雕像。人们每每从这里走过,崇敬与怀念之情都会油然而生。这尊雕像塑造的人物,就是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先生。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先生踏着与往常一样忙碌的脚步登上了西北基地飞往北京的飞机,中央领导在等待听取他的汇报,妻子在企盼着他归来的消息,然而飞机在北京机场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偏离开降落的跑道,歪歪斜斜地向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一头扎了下去……,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先生的遗体时,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先生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毫发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先生烈士称号。郭永怀先生是一位刚正不阿的爱国者,直面百般刁难的美国当局坚定的回答:“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要走。”;他是一位勤学严行的科学家,思想深邃、勇于攻坚,在突破“声障”、进一步提高飞机的飞行速度方面,创造性地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他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鞠躬尽瘁,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良师,甘做“一颗铺路的石子”,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力学科学研究的骨干。郭永怀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五年了,但他渊博的学识、真挚的爱国情怀以及优秀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更应该回顾他那短暂而有价值的人生。
一 学术成就:纵横求索,异域扬名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机遇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1938年夏天,郭永怀先生、钱伟长先生和林家翘先生同时报考第七届中英庚款留学生,他们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以总分超过350分的相同的分数被同时录取,踏上了异国求学之路。1940年9月他们来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出于回国后可以更好的报效国家的考虑,他们都选择了应用数学系,在应用数学系主任J.L.Synge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郭永怀先生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题为“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获得了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了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师从航空大师von Kármán教授,进行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研究,经过四年的艰苦探索,他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1946年秋,应W. Sears教授的邀请,郭永怀先生来到了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任教并从事粘性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在康奈尔大学的十年间,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中等雷诺数下绕平板的不可压缩粘性流动》和《弱激波在平板边界层上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流动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包括出现激波的条件,激波对于气动力的影响以及连续亚超声速混合流的存在的可能性,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