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uyang

博文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e 的离职谈起 精选

已有 8513 次阅读 2010-11-19 09:42 |个人分类:政治经济|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奥巴马, 学校改革, Rhee

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是“变天”级的大事。在国会和很多州都可说是发生了政治地震。然而,一个华盛顿市低层官员的去留却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她就是华盛顿市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e。

三年前,年仅37岁的韩裔第二代移民Michelle Rhee被华府市长聘为公立学校总监(public schools chancellor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主持学校系统改革。今年十月,因为支持她的市长在初选中落败,Rhee决定急流勇退,提出辞职。

在这三年中,原属于全国问题最大的学区之一的华府学校已经显示了初步的改进。通过改进学校设施和环境,他们吸引了更多的白人和中上阶层家庭不去私立学校而在公立学校就读,增加了学生群体的人数和多样性。学生成绩的上升速度在全国居首,特别是黑人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高。这些进步当归功于Rhee大刀阔斧份的改革措施。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对于人事体制的改革。Rhee开革了98名机关人员,24名校长,22名助理校长,250名教师和500名教师助理,并关闭了21所学校。通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她终于和教师工会达成了新的合同,允许教师以放弃终身雇佣权来换取可能高达一倍的加薪。而今后的裁员和加薪都不再是以年资为准,而是要考虑工作表现。这个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也遭到全国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她的辞职表明,教育改革在美国仍然是举步维艰,任重道远。

在外人听来,“以表现定报酬”绝对是一个好主意。资本主义的精髓就是以金钱作为员工努力的动力,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但仔细考虑,事情未必那么简单。且不说人的动力是多种多样的,只说一个问题:如何衡量教师的成绩?通行的办法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进步或退步,但这难免带来“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该说教学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就像我们很难比较家长的好坏一样,比较教师的好坏也不是容易的事。当然,有些教师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那么对他们应该重新训练还是应该开除呢?这也是个困难的选择,因为两个选项都要付出很大代价。

但是 抛开这些学术考量,教育改革更大的阻力来自于“体系”。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在工业化国家中敬陪末座,改革刻不容缓,这些话已经说了十几二十年了。但是当改革触及切身利益的时候,人们往往就拼力抵制。就拿Rhee试图推进的新合同来说,虽然得到了联邦政府和私人基金的资助和支持,也得到高达80% 的教师的赞成。但是教师工会还是强烈反对。这次华府市长的落选,就可归因于全国教师工会为其对手助选的努力。

说到教师工会,通常都认为它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Rhee就多次说过,应该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而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而据说教师工会却公然扬言,他们只考虑会员的利益,而学生不是会员。而且工会除了代表教师外还有维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的需求。所以,在学校改革中双方处于对立地位,并不奇怪。

在民主制度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折冲是很正常的。教师工会也是在做他们的本职工作。这里的问题是:教师工会的权力没有得到适当的制衡。虽然对教师终身制和教师工会的墨守成规不满甚至于公开批评的人很多,但并没有形成有力的团体。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如华府),对于学校改革最利益相关的家长没有精力和知识来参与这个过程。他们可能更相信教师和他们的“代表”——教师工会,而不相信Rhee那样的“政客”。所以,改革失败的罪魁祸首不是教师工会,而是我们大家,而是这个社会现状。Rhee在临别文章中呼唤改革团体,可说得上是一语中的了。

Michelle Rhee的经历并不是孤立事件。民主党在期中大选中受挫,也可以看成是奥巴马总统这个“改革者”的一次失败。而这两个人的确也有不少共性。Rhee说:“别人的建言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不能为了得到所有人的同意而影响为了孩子们的改革。特别是,人们永远都有不同的观点。”奥巴马任内也是倚仗国会的多数强行通过了健保改革,不顾另一党和相当一部分民意的反对。当然,敢作敢当,甚至于独断独行是改革者身上常见的品质,也是他们克服阻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一个民主体制中,毕竟各种制衡的力量很强大。如何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大步前进甚至打“擦边球”而又不被体制的反弹所击败,这不仅需要敏锐的判断力,也需要高超的沟通和说服能力。如果因为自己“目标正确”而一味蛮干,最后受损害的也许不光是那个具体的改革事业,而且是作为“改革者”的整体形象。其次,Michelle Rhee和奥巴马还有相似的一点,就是倚仗个人魅力而对抗官僚体系。Rhee被很多媒体作为明星来报道,自己也乐于到处演讲,推销自己的理念。在辞职后,她立刻设立了Tweeter,Facebook等站点来聚集支持者。奥巴马的当选也是依靠一个非常投入和忠诚的助选群体,可以说是煽起了一种狂热。但是他当政后,似乎对那些支持者有点远离了。平心而论,这两个人的确非常有魅力,几乎可以说是头戴光环。可惜的是在这个民主制度中,个人魅力的作用虽然有,但却很有限。真正决定结果的往往不是那些“死忠”的粉丝,而是游离于各派之间的独立选民。所以改革者只有如履薄冰,对公众意见心存敬畏,才能保持民众的支持度。最后一点,就是“欲速则不达”的教训。美国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状态中的社会。现有体制下已经有了相当强大的利益集团。要改革,就必然要触及这些人的利益而引起反弹。同时,过快的步骤也不免引起中间派的疑虑,Rhee和奥巴马都面临过这个问题。当然也有人会从改革中得益,而且这样的人数很可能更多。但是这些人目前还处于弱势,力量不大。如果过早决战,己方力量得不到机会成长,自然胜算不大了。总而言之,在美国改革如逆水行舟,“举步维艰”是自然的。

民主制度具有一套防止领导人犯大错误的机制。这套机制,即使对于“改革者”来说也是有必要的。“改革”并不意味着天然正确。在改革过程中凝聚共识,平衡各种势力,甚至不断做出妥协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纠偏”,避免走向歧途的过程。不应该把这些努力看成是改革者的“额外负担”。但同时,这个机制确实也阻碍了改革。所以除非到了非常时期(如罗斯福年代和里根年代),大刀阔斧的改革很难行得通。这一点,作为政治家和选民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有现实的期望。

Rhee在辞职发布会上说:她的离去不意味着改革的结束。相反,她是为了消解改革的障碍才辞职。她的职位目前由她的副手接任,而且整个学区的管理团队都将留在岗位上。新任的市长虽然以前常常与Rhee意见相左,现在也表示会支持学区继续改革。所以,目前就对Rhee推动的改革事业“宣判死刑”还为时过早。万维网友多思有个“两条腿”理论,认为美国社会往往在不均衡中前进,表现为在各种思潮和流派之间的摆动。就像走路忽而左腿在前忽而右腿在前一样。所以,也许Rhee和奥巴马的挫折也是从激进到稳健的又一次摆动,甚至是为下一波改革准备条件。Rhee本人也完全可能以别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为Rhee的个人生涯和她的改革事业祝福,也希望奥巴马把握好未来两年的机会,不要让支持者和选民失望。果如此,实乃美国之幸也。


引自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556/3771814907_e74456e38c_o.jpg



引自 http://3.bp.blogspot.com/_rIStsf6uzLk/SR-zNZqUkVI/AAAAAAAAAvM/TDsRegZV6gI/s400/rhee-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385280.html

上一篇:《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介绍
下一篇:感恩节前话感恩
收藏 IP: .*| 热度|

7 武夷山 赵凤光 危健 熊李虎 李泳 麻庭光 blowyoureyes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