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美国总统奥巴马召开的记者会

已有 3842 次阅读 2010-11-14 23:00 |个人分类:其它|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美国总统奥巴马召开的记者会

11月12日下午,G20峰会在韩国首尔落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离开韩国前召开记者会上,大谈特谈美韩合作关系,他希望把一次提问机会留给韩国记者。

奥巴马:“我觉得我有义务回答一个来自韩国媒体的问题,因为你们是很棒的东道主。有人吗?” 

中国记者芮成钢在随后的博文里披露,“我本来已经把手放下来了,结果等了一会儿全场竟然没一个韩国记者举手,我也鼓励身边的一些韩国朋友提问,但是没人举手,所以我才举手提问。” 

当奥巴马看到亚洲面孔的芮成钢举手时,很快选中了他。

奥巴马:“这位先生——他的手举起来了,他是唯一一个举手的”,

没想到这却是一位中国记者芮成钢。

芮成钢:“我可能会让你失望,奥巴马总统,其实我是中国人,我想我可以代表亚洲,在世界的这边,我们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之一。” 

芮成钢自报家门后,奥巴马试图拒绝其提问。

奥巴马:“你的英文比我的中文要好,但是公平起见,该轮到韩国记者提问,所以,我想,你……”

芮成钢(转身面向韩国媒体席):如果韩国朋友可以让我代表他们来提问呢?好还是不好?

奥巴马:“那要看韩国记者是否有问题问。没有……没有人发言吗?这好像变得比我预期的复杂。” 

芮成钢:“请回答来自亚洲的一个问题,奥巴马总统。” 

奥巴马:“嗯,好,那就问吧。我想确保韩国记者有提问机会。”。

芮成钢是如此坚持自己“代表亚洲和韩国朋友”发问,才最终争取到了本次G20峰会期间唯一一次由亚洲国家向美国总统提问的机会。

美国的一些媒体也转述了上述一幕,美国《国家评论》杂志网络版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不过与芮成钢挺身而出帮助奥巴马打圆场的表现相比,多数美国网友对于奥巴马的临场表现,却表示感到:“尴尬”和“丢脸”、“没有总统风度”。

署名为“Jay”的网友说:“看过之后让人感觉太痛苦了,我既感到同情,又感到尴尬。

”名为“PubliusNV”的网友则说:“我觉得拜登(美国副总统)应该好好给奥巴马上一课,教教奥巴马如何在没有演讲台词提示器的情况下向公众做演讲(编者注:奥巴马喜欢使用演讲台词提示器已经成为白宫的一个笑话)。” 

芮成钢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全球资讯榜》节目的主持人。曾对数百名国际商业界、经济学术界及政界的领袖人物进行过专访。事实上,这已是芮成钢第二次提问美国总统奥巴马了。在2009年伦敦G20峰会上,芮成钢一直举手,引起了奥巴马的注意,最终芮成钢的执著让奥巴马把这个提问机会留给了他。而这也是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第一次正式接受中国媒体的提问。

芮成钢博文(节选)

巴马发布会全球直播,本来完全没有美国以外的记者提问的机会,全是奥巴马点名白宫随行记者团成员提问。这是奥的惯例。

最后,他临时决定增加一个问题,却又强调希望韩国媒体来问,结果等了一会儿全场竟然没有一个韩国记者举手,这对奥来说是极少见的,颇有些尴尬。

这是我第5次见奥巴马。为了圆个场,同时也确实想抓住机会在会上发出新兴市场国家媒体的声音,坐在第一排的我把已放下的手又举了起来,并立刻提醒他我来自中国。他又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一家韩国媒体举手,于是我们开始对话。

之后,终于有一位自称在韩国工作的美国白人记者简短提了问,算是没有完全辜负奥巴马对韩国的好意。

现场气氛很好很轻松,大家也都很幽默。G20第一次在亚洲召开,第一次在8国集团发达国家以外召开,美国总统的发布会上如果一个来自亚洲媒体的声音都没有,确实会很遗憾。我也想和韩国同行们互动,但确实没有人说话。自始至终没有一个真正的韩国记者举手。我们亚洲记者大都超敬业,但有时的确比欧美同行更腼腆。

其实,提问对话美国总统不是什么大事儿,奥巴马几乎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性甚至是进攻性的问题,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而在芮成钢的微博中,几乎全部都是网友对他和奥巴马的“舌战”的评论,短短三小时内有近4000网友留言。

支持者认为,中国记者不该没有发言权,面对美国总统不能软弱。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拼抢新闻”的职业本能,并不奇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383805.html

上一篇:美国找错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和做法,遭到各国的批评、指责
下一篇:G20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召开的记者会为何如此尴尬?
收藏 IP: .*| 热度|

2 徐耀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1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