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重新关心核电是个好事情,因此陈老师的文章《神秘的核电不神秘(2)--揭秘压水堆》是有意义的([
www.sciencenet.cn])。但文中有些“小问题”,需要订正一下。第一个比较“致命”的是
“要想得到更多的转动机械能,就需要通过提高蒸汽的温度和速度”的说法。应该是
只有通过提高蒸汽的温度的方法。其它的虽然也是技术,但是根本的热机原理就一个指标——温度。根据这个思路,相关的文字需要作出修改。当然这些事情对于一般读者不会有什么意义。但是对新一代人的教育,得不到最好的结果并不能成为不做最好的、最大的努力的理由。
第二个比较“致命”的说法是
大概是15.5MPa,相当于155个大气压。在这么高的压力下,把水加热到300℃也不会变成蒸汽。按照这篇文章的文脉(后出的蒸汽发生器),应该是说“把水加热到300℃也不会
沸腾”。这类设计叫做加压水型核反应堆,大多数核电站采用此设计。也有沸腾水型的核反应堆的设计。
第三个比较“致命”的说法是
当我们用一个中子来撞击一个原子核,在速度和角度合适时,可以把这个原子核撞散,而被撞散出来的物质可以重新集合成新的原子核,这些被装散后集合的新原子核的总质量将会小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这个描述与实际发生的有很大的距离。当然一般人怎么想都无所谓,在此就不作具体的修正了。
第四个比较“致命”的说法是
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实验找出各种中子速度和原子核种类相撞击之后的情况,收集起来,成为核数据库。中子的速度也可以用中子的能量来表示,一个范围内的能量称为中子能谱。能谱高叫快中子,能谱底的叫热中子。正宗的表述是中子与原子核反应截面积(大小)的(能)谱。为了维持链式反应,就必需让中子与原子核有较大的反应截面积。这个能区的中子温度正好在室温附近,因此又称为“热中子”。“中子能谱”这一段叙述都是支离破碎的,需要重构。
“慢化剂与冷却剂”应该说是“减速剂兼冷却剂”,“环路”应为“闭路”。“堆芯冷却和慢化用的水称为一回路水”应为
堆芯冷却和中子减速用的水称为一次循环水。
用来产生蒸汽的水叫做二次循环水。
这样的题材很不错。也希望陈老师能继续写下去。只是首先要作者自己能够看得通顺的文章才能算好。看得出来陈老师写作时“偷工减料”的痕迹。的确核发电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都能归纳在一起,让一般人能了解也不那么容易。但是正是这种“不容易”才体现出陈老师文章的价值。因此才希望陈老师再努力。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