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是应该被质疑的,也正是质疑才使得科学以自身的规则不停的前进。我们或多或少的听到过“中国的学生或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太敢于挑战权威”这样的评论;但君不见,希望用三言两语来推翻相对论或热力学定律的事情也是大有人在!前者当然不利于科学的进步,但后者带来的弊端大概也无出其右。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遇到前人的研究结果与自己的不相一致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小心求证是必须的。因为我应该明白,如果我是以自己的严谨与诚信去推动科学的前进,我也必须相信,前人在发表他们的结果时抱着同样的严谨与诚信。所以,如果我想推翻或否定与自己不相一致的结论时,就应该再三小心的去求证。在这一点上,我身边的一位教授的经历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在量子场论中,标准模型里二圈图的重整化计算通常基于一套已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方法。但是,在他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自己得出的结果和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得出的怎么也对不上号。场论中的计算本身相当复杂,而且传统的理论方法已被广泛接受,所以他们总是认为是自己是不是在哪一步弄错了。于是,不停的验证成了一项耗时又耗意志的工作。二年多过去了,学生面临着毕业,但问题却没有丝毫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作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测:也许是所谓的“标准方法”错了!这样的猜测需要勇气。于是,他们沿着这一条思路再次去求证他们的结果与“标准方法”的结果之间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标准方法”在计算重整化函数的过程中少算了一些东西。问题看似解决了,但在这么复杂的计算中,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是百分百对的。在正式投稿前,这位教授于是又把他们的稿件发给了一些在这一领域已闻名于世的同行们。同行们最终肯定了他们的结果。这样,他们才把自己的结果正式的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所以,科学就是这样在质疑与被质疑中曲折的前进的。然而,在自己的周围或在网络上,也常常可以看到不少人在重复或质疑他人的研究时,显得相当的轻率。在没有进行严谨的求证的基础上,直接说某某某算错了,或者放大一些小的错误而忽略他人研究的主要结论,来借此表明自己在学术甚至道德上的制高点。这种情况对刚刚涉入学术圈的朋友比较容易犯。
更有某些质疑者,基于某种利益的原因,绕过正常的学术过程,直接以偷换概念,断章取义的方式向公众(新闻界)做道德上的审判。这样的质疑者,本身不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方法,即使被质疑的结果或许存在问题,但又如何让人信服其自身的合理性。这样的例子显然也不少见。正如10年春晚一小品中所说的“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仍然是谎言”。这种情况其实同样不利于科学的前进。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