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关于“大学之大”在于大楼、大师,还是其他等等,已经有太多的争论或议论。日前,在科学网看到杨双老师的博文,细致比较国内外的实验室。请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9070。其中有几点特别令人瞩目:
7. 实验室条件差别很大。我在这儿一进实验室,差点晕过去。无比小的一个房间挤一堆人。比国内,国外我去过的任何实验室,人均面积都要小很多。然后,大家都不停地讨论,导致我论文完全看不进去。后来发现,大家要自己学习都在寝室,来实验室就是为了讨论……
8. 和Industry联系紧密。我第一次见到,实验室的组会有什么amazon之类的研究员过来参加,一起讨论。我第一次见到,实验室里面有不少知名公司派过来的全职research engineer或者postdoc。(所以大家实习不太愿意往这些公司跑?)
9. 大家做的东西很一致。在其他实验室,比如A做手机播放器,B做分布式操作系统,C做交换机,谁都不知道对方在搞什么,做的东西和自己没啥关系。在这边,比如A做architecture,B做os, C做virtual machine。OK, BC都会成为A的user。基本上大家做的东西虽然都不一样,但是基本上都互相使用。
第7点就是“小”。正是在空间上这样适当的距离,使得人际间可以方便的密切交流。心理学家关于空间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有很多研究,过大,显然不利于交流,过小,会感到逼仄。独处,在宿舍,而“来实验室就是为了讨论”。还有诸如咖啡时间等。目前中国有些大学以大为荣,特别是在郊区设立的新校区,更是其大无比,在系和系之间,以及学生宿舍与老师办公室之间,都有数百米之遥,交流十分不便。据说国家还有相应标准:多大面积以上。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几乎是,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第8、9两点说的是交流与耦合,产业界与学界的耦合,以及学科间的耦合。正是在这样的耦合中,学术成果迅速产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正是在这样的耦合中,效益倍增,大成果涌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耦合,因而在21世纪的今天,大师的作用正在下降(不是说不要大师),相反,知识由下而上自组织的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究竟什么是大学之“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