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谨防“老虎吃天”——与青年朋友谈科研(4) 精选

已有 8782 次阅读 2010-9-29 05:09 |个人分类:科研方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研究, 合理性, 可行性, 研究目标

钱伟长先生曾对他的博士生说,博士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应该带着满脑子的问题。中心意思是:应该在攻博期间学会科研选题。这是科研入门的第一步。然而经过实际观察,我发现,现在国内培养的博士生中有不少人不会选题,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合适的idea。有的idea太大,不切实际;有的idea太小,属于“小儿科”,无重要意义可言;有的干脆没有idea。本文主要初步探讨第一个问题。

在昨天发布的博文里,我们谈到,年青人在科研中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自为战,其中最要紧的是学会独立选题。这里有两层意思:科研刚入门时,导师和课题组已有一个确定的研究方向,必须学会从中选定一个小方向;成长到可以自立门户时,需要申请项目,必须学会自己选定研究方向。不管在哪一个阶段,都应谨防“老虎吃天”,也就是说,切忌把选题的研究目标定得过大,要做到:在有限的时段里实现有限的目标,因为做研究生,有学习年限限制,通常要求在修满学分后的1.52年内完成学位论文;而任何科研项目都规定了完成年限。设定过大的目标,无疑是给自己“下套”。

这里跟大家说说我的一个教训。1985年,我第一次申请获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那时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为“中国海内波场特性研究”,合作单位是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研究所。现在想想当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这是一个多大的题目!就凭我当时的科研实力和经验,很难对我国近海内波做出全面的确切的分析。为了做好这一课题,真是煞费苦心,做了很多调研,多亏青岛海洋大学方欣华老师的大力协同,他们对东黄海的内波进行了一些实测,得到了一些实际结果,做了初步分析;并在中科院力学所的老朋友呼和敖德研究员的帮助下做了相关实验,并紧锣密鼓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最后总算交出了一份还算差强人意的“答卷”。现在看来,这个项目完成得不算好,要打分的话,最多是B

问题在哪里?就在于犯了“老虎吃天”的大忌!把一个大课题组起码要做五年八年的题目,作为一项面上基金的申请目标,哪能顺利实现?“吃一堑,长一智”,我为自己总结了如下的经验教训:

——在为科研项目选题时,先要好好掂掂自己的份量。也就是说,对自己的知识积淀、科研能力、实现条件等要有清醒的认识;

——选题时应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合理目标。若把科研成果比作一个“果子”,应是一个跳起来可以摘到的果子;

——选题前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明确可以实现的阶段性目标,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困难(瓶颈)做好充分的预估。

如果可以走回头路,25年前我应该提出的科研项目应是“分层流体中的内波及其相互作用特征”,这才是符合我当年科研能力的课题。从此之后,申请和参与申请了十几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再也没有出现“老虎吃天”的问题。

因此,请青年朋友们千万不要重蹈我当年的覆辙,充分注意选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有导师为你把关当然很好;需要自己做主时,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选这个题目是否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从事这一课题?

是否经过努力可实现规定的目标?

要经由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来实现目标?

完成课题会遇到何种困难?如何克服?

如果对这些问题已经想得很清楚、很明白,已经做到胸有成竹了,你就可以放心地策马前行了!

 

写于2010929日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68004.html

上一篇:摆脱“Yes,sir”的精神枷锁——与青年朋友谈科研(3)
下一篇:科研的idea从何而来?——与青年朋友谈科研(5)
收藏 IP: .*| 热度|

24 江洋 王伟 孙学军 吴电明 梁建华 唐小卿 吕喆 马乐宽 黄妮妮 许培扬 贺乐 周呈呈 曹贺贺 周华 闫小勇 林涛 陈士国 卢东强 黄志坚 刘冰 yinglu shuishousong fqk6166 ph1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