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为师,明理睿智;求真悟道,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刘全生 新常态——心常态

博文

有时候是“被剽窃”的 精选

已有 6670 次阅读 2010-9-14 22:40 |个人分类:学术探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剽窃

这些天因为张编辑这位本该作为幕后角色的作者,在科研主角们都眼红的“奶车”上发了篇文章,一时引起了轰动啊,因为她本欲自我批评一下她们的浙大学报,却被“奶车”编辑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地变成了“扬我国猥”的批判国内业界的檄文。这里也好有一比的是,国内很出名的张导演,当年走出国门的时候,也是以扬家丑的影片开山的,什么红高粱啊,秋菊打官司的,让国人都觉得他的骨子里已经没有脸色那么黄了。
但我想张编辑和张导演本意都不是这样的,都是敬业精神使然吧,后面出现他们没看到的硬币的另一面,或许是因为执着或执拗的人看问题的习惯吧,咱们就包容点吧。你看张导演近年来不是越来越高雅斯文了嘛,图兰朵搬到紫禁城顿时化解了跟八国联军的仇恨,大卷轴搬到了鸟窝里,顿时飞出了“金凤凰”,而且走向国际舞台的电影也开始展示我国的美景和颜色感觉了啊,英雄啊、黄金甲啊的那颜色那风景那效果,绝对把印度的宝莱坞给盖了,呵呵 所以,我相信张编辑的文章没有恶意的,略微鄙视一下“奶车”的那个不知名的编辑,不过也让我们见识了国际级的期刊推手的功夫了得!
书归正题吧,免得招来标题党的嫌疑。
国内外期刊的稿约也都看过一些,但肯定不全面,但我发现国内一些期刊的稿约有一部分很独特,那就是对参考文献的数量和篇幅做了比较严格的限制,比如不能超过多少篇,或者不能超过文章篇幅的几分之几之类。这样做的考量我想主要是为了节约版面、进而节约出版和作者的经费,还可以尽量减少滥引用文献,一句话后面一大串文献,给编辑和审稿人出难题,你说他这句话不可信不严谨吧,后面一堆文献支持呢,谁有空都找原文核对啊。
但是,这条限制的出现也肯定促进作者去省略一些文献的引用了,若是懒一点的作者或者感觉自己语言水平不如原作者,把原文不加修饰的放在那里,这不就是剽窃了?你说这是不是“被剽窃”啊!
其实要真是为了节约版面的话,我倒想建议都学学“奶车”和“撒隐私”的文献格式,就作者姓名、期刊名和年代页码就行了,反正能根据信息查到原文为原则尽量简化吧,这样也尊重了作者,而且灰常灰常地符合现在提倡的低碳经济哦~~~~,呵呵


中国期刊投稿31%剽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238-363099.html

上一篇:基金没中——这些“杀手”不太冷
下一篇:文革的来历
收藏 IP: .*| 热度|

6 武夷山 王铮 孙根年 吕喆 李学宽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