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科研学界的前辈们,我以我对自己申报屡次失败的遭遇的深刻思考总结了几个关于让国家基金更加“真、善、美”的建议,供大家商榷后由那些有机会接近基金委的专家们共呈基金委吧。
1、对申报书的评审专家选择机制加以改进,学科尽量保证相近或接近,能力和态度都相配。
据我所知,很多基金申请书都是十几甚至几十个打包发送给专家的,甚至是刚拿到青年基金的青年学者,试问哪个专家有那么广泛的专业领域,更别说青年学者,要那样他还是专家吗?此外,也要做好对专家的宣传,对收到不熟悉领域的申请书可放弃审阅,尽快退回基金委再送相关专家。
对于写的不好做的不够的,也不要恶言相加,科学应该是讲理的工作,一副大棒加砖头语气,就能让人虚心接受不予资助的结论了吗?来年就能因为你的一通羞辱让人家“知耻而后勇”提高完善了吗?
2、评审阶段从下面单位调人到基金委的帮忙制度,这个制度对基金的评审影响最大,也最容易败坏国家基金最纯洁的形象。
一方面,被调入人员单位的获得基金数往往当年都会暴涨一把,这个基金委或许可以抽空统计下数据确认一下;
一方面,调入人员的素质具有不可控制性,不乏作出些“创新”动作之人。有些人回到本单位后就将掌握的评委信息当做发财工具,发信给申报人以索要钱财,私下交流不少申请人都收到过此类信件。
其他还有什么路数,我这菜鸟级的人可能想都想不出来了,欢迎补充。只是希望这样一个本来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增加各单位对基金委工作的了解,提高申请书分发到更相关评委手上的几率,帮助基金委解决高峰期人手不足的窘境等等)的制度,不要像大学期末考试前给学生的那节“答疑课”一样越来越走样变味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