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毫无先兆的事故:厨房水管破裂水漫木地板的思考

已有 5634 次阅读 2008-8-7 11:45 |个人分类:民生问题小议(08A)

毫无先兆的事故:厨房水管破裂水漫木地板的思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787

 

今天下去午休后从卧室步入客厅,发现优质木地板上有一片水面亮闪闪的在流淌,积水有一二公分,我急忙观察仅有的三处水源,二个卫生间没有积水,判断水是从厨房里流出来的,我光着脚到厨房观察,发现是冷热两用水龙头漏水,于是立即将自来水阀门关闭。我们先抢救被水浸泡的物品,接着尽快将积水舀起倒入卫生间中的马桶里,总共花了三刻钟时间将二三十盆积水倒掉,将木板擦干,好在地板在铺设前架有龙骨,被浸泡时间不长,估计对木地板影响不会太大。

 

在将厨房积水基本清理后,获悉陋水的小徐师傅前来检查,发现这次是厨房的冷热两用水龙头的热水龙头出了问题,水龙头用于固定的器材是铁制的,日久生锈,在两个水漕间数千次左右转动后,固定螺母失去固定功能,导致,水从热水的上水管挤漏出来泛滥成灾。像这样突然发生的漏水事故最近四年来已经发生四起,相当于每年一起,,而以这次最为严重。记得去年的815日发生过一次漏水,那次是头痛医头,没有同时检修水龙头的热水管部分,这次轮到它了。(见所附已经在博客上发布的文章《家里上水管突然爆裂的哲学思考》(2007815日)

 

四年四次,每年漏水一次,都是偶然中隐含必然,由量变慢慢发生难以细察的渐变,而在临近点被突破后突然爆发的,如何防止这类现象再次发生,成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一,2002年初新房装修和使用以来,已经6,许多设备老化或即将老化,需要加大检修和更新力度,以防患于未然。这和汽车每年需要年检一样,也同样需要年检,否则那些隐患难以即使排除,但又和汽车年检不同,不时强制性规定,如果缺乏防患于未然的年检意识,出现突发性水、电、燃气设备事故就难以避免。水管漏水相比煤气泄露还是“小事”,如果煤气管道发生问题,岂不酿成大祸。铁制品易于生锈,而家中几个外挂的空调固定架的安全系数会不会越来越小,也是需要举一反三的。总之,增强安全意识,按时检修水电燃设备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既是用户要有这个意识,更是主管部门应当有序安排上门检修的。

 

第二,给水、电、燃器设备做个小档案,说明安装、检修时间、设备来源,责任商及联系电话,给检修提个醒,也为一旦发生事故,“启动应急程序”。

 

第三,出门关闭水源和燃器火源,关闭电视、电脑等电源,以防不测。

 

 

*******************************

家里上水管突然爆裂的哲学思考

 

黄安年文  2007815

 

  我们通常说的要防患于未然、由量变到突变、启动应急预案等等,今天终于落到我家。

  

  中午自马连洼超星数字技术公司录影棚录像返回家中,饭后正准备休息,1310分老伴在厨房打开水龙头突然听到奇特的水流声,一股水流从橱柜下流到地面。她惊叫:“快来啊!这水怎么了?”我说:“赶紧关水龙头”,她说:“已经关了,还是不管用,水还是哗哗地流。”这股水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楼上的水漏下来了。我急忙上三楼敲门,无人响应,因为那里的主人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来住了。这时厨房的水已经积满了,再不想办法水流到厨房外面的木地板上就更麻烦了。这时我突然想起要关进水阀门,这一下真灵,水不流了,“泛滥成灾”得到遏制。仔细一查,原来上水管老化破裂,出现了漏水现象,水不经过水龙头而从破裂处哗哗漏出。为迅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立即请来小徐师傅帮忙,他很快卸下上水管(冷热水共两条),并且从建材商店购买了新的水管换上,我则忙着把积水清除,整整五六大桶才完事。这次突然漏水事故从发生到修理好总共50分钟光景。其实在1305分光景曾经开过一次水龙头,并没有发生漏水现象,怎么到1310分就出问题呢?想来想去,这恐怕是由量变到突变的缘故。

  

  记得两年前厨房的上水管出现过漏水现象,后来更换了水龙头的水管;一年半前,厨房的下水管出现漏水事故,当时更换了下水的水管,看来又到了该更换水管的时间,但是这种破例事前是没有征兆的,要防患于未然就要按照常规的预期寿命及时进行更换,不能等到发生突变时再来“抢休”。

  

  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使我感到要防患于未然就要对家中的水管、电线、电缆等的预期寿命胸中有数,及时检修和更换设备,不能等到发生事故是再来启动应急措施,本来这类事故是可以防止的。防止突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事如此恐怕公共突发事故也不例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4481.html

上一篇:人文版《红楼梦》第三版校注者的尴尬
下一篇:奥运天气与平等竞争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