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童庆炳著:《童庆炳谈古典诗学》提要

已有 5547 次阅读 2008-8-5 08:50 |个人分类:书目提要评论(07-11)

童庆炳著:《童庆炳谈古典诗学》提要

 

童庆炳著,黄安年辑介    黄安年的博客/200885日发布

 

黄安年按: 童庆炳先生是我和吕启祥的挚友,我和他还是60年代初期在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部共事的战友。还在去年底我们去美国前就获悉他有七本新书将要出版,并向他表达了新书出版后学习的期望。前两天,我们收到了老童寄来的七本新书:《在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童庆炳文学专题论集》、《美学与当代文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月版)、《童庆炳谈文心雕龙》(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4月版)、《童庆炳谈古典诗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4月版)、《童庆炳谈审美心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3月版)、《童庆炳谈文体创造》(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4月版)、《童庆炳谈文学观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3月版)。在此,向童庆炳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有9 幅照片是笔者依据该书拍摄的。

 

**************************8

书名:        童庆炳谈古典诗学(小红楼论学文丛)

作者:        童庆炳著

责任编辑:    靳宇峰

责任校对:   李红飞

封面设计:    凤文传媒

出版:        河南大学出版社

排版:       郑州市今日文教印刷有限公司

版次:        20084月第1

印次:        20084月第1次印刷

开本:        890mm X 1240mm 1/32

字数:        131000

定价:        12.00

ISBN       978-7-81091-788-9

 

目录

小引

寻找艺术情感的快适度----“乐而不淫,衰而不伤”新解

出路在于超越语言----如何摆脱“言不尽意”的困境

美的极致与“格式塔质”----浅议“气”、“神”“韵”、“境”、“味”的超越性

从“物理境”转入“心理场”----“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的心理学解

刹那间的直接把握----“即境会心”与艺术直觉

有所“吐”才能有所“纳”----“才、能、认、力”作为诗人的心理结构

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穷者而后工”说的心理学内涵

诗的潜在次序的发现----释“无意于佳乃佳”

拔地倚天 句句欲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论意义

有限向无限的生成----“含蓄”与“简化性”

情感的二度审美转换----“情景交融”说浅释

诗美常在咸酸之外----“味外之旨”臆解

简论儒家的文学观念与亚观念

钟嵘诗论读解解

司空图“韵外之致”蒴 新解

严羽诗论诸说

“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

 

作者在“小引”中写到:“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如万千美景,让人目不暇接。同时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深微的诗歌理论。这是大家都直到的。但是如何来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呢?这就是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在研读中国古典诗学过程中,发现我们古代的诗论家都是心理学家,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来谈论诗歌,因此古典诗学中咎由自取丰富的审美心理内涵,如果能把古代诗论的一些范畴的审美心理内涵挖掘出来,岂不是一种对古典诗学的新解读吗?1990年到1991年间,我正在给《文史知识》写着专栏,于是决定写一组“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文章,文章写了十二篇,后因有新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中断了,没有能继续写下去。文章发表的时候,咎由自取不少读者给我来信,说他们喜欢这组文章。这本小书,就是在这组文章的基础上,另加几篇相关的论文构成的。”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4245.html

上一篇:童庆炳著:《童庆炳谈文体创造》提要
下一篇:童庆炳著:《童庆炳谈审美心理》提要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