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讯台/科学新闻评论 Science and Media in Chin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hujun 一位科学记者的观察

博文

环境专栏|恼人的并非“天坑”

已有 3722 次阅读 2010-6-14 13:23 |个人分类:个人作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恼人的并非“天坑”

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24期 出版日期2010年06月14日

真正令人忧虑的,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塌陷

李虎军

  说起来,这一轮“天坑”冲击波始于我的家乡—四川宜宾。

  4月下旬,四川媒体报道称,宜宾市长宁县硐底镇陆续出现地层塌陷,形成数十个“天坑”,最大者直径超过60米。或许因为没有人员伤亡,很多公众对这个消息并不太在意。

  开始牵动人们神经的,是地球另一端的“鬼斧神工”。5月30日,热带风暴“阿加莎”过后,南美国家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突然出现一个直径约18米、深达100米的坑。尽管与危地马拉远隔万里,但这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巨坑还是让中国人震惊不已—自己的身边,会不会也冒出类似的巨坑?还有网友戏称,从当年杭州地铁工程坍塌处,可以挖一个洞直通危地马拉。

  接下来几天,媒体上关于中国各地频现“天坑”的报道,加深了人们的担忧,甚至引发出地震传言。

  6月4日,江西南昌市昌南大道突张大口,形成直径约4米、深约5米的大坑,一辆黑色的广州本田掉落其中。同一天,浙江衢州高速公路也突然发生地陷,形成直径约8米、深约6米的巨坑,造成一辆货车翻车。

  此外,四川大邑、福建闽侯等多个地区自5月下旬以来均出现大小不一的“天坑”。其中,广西来宾市良江镇的“天坑”,还给附近水库带来致命威胁。

  实际上,这些媒体报道中所称的“天坑”,并非科学意义上的天坑。

  所谓天坑,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朝天开口、周壁陡峭、坑底深邃和空间庞大的陷坑,其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100米,通常由大型洞穴崩塌而成。

  巧合的是,中国最早为人熟知的天坑也位于四川宜宾—上世纪80年代,地质工作者在宜宾兴文县石林风景游览区发现了“大岩湾”和“小岩湾”这两个天坑。

  此后,重庆奉节、重庆武隆、重庆云阳、广西乐业、广西巴马、贵州紫云和贵州罗甸等地的天坑群相继被发现。其中,广西乐业的大石围天坑群共有天坑近30个,在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见到天坑形成的每个阶段,其科学价值和景观价值无与伦比。

  据说,天坑这个名称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朱学稳2001年提出,并在几年后得到国内外诸多同行认可。

  天坑完全属于自然景观,很多天坑在若干万年前就已形成,人们无需为此担忧。不仅如此,天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可以为地方上带来可观的收入。

  相比之下,这段时间中国媒体报道的那些“天坑”,其实都是一些小型的地面塌陷,而且大多有人为因素—这也说明它们与地震根本不沾边。

  对于6月4日南昌市昌南大道的那个大坑,市政工程管理部门的推测是地下管道渗漏,掏空了路面底部的砂石。至于宜宾长宁县硐底镇的地层塌陷,地质勘察人员的初步结论是地下水水位下降。

  而危地马拉那个圆规状巨坑,也被认为并非自然因素造成。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目前居住在危地马拉的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地质学家Sam Bonis分析称,可能也是由管道泄漏所致。

  这位地质学家说,在巨坑一带地下数百米,大多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松软浮石,但危地马拉当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没有遵循应有的标准,管道泄漏就容易造成地面塌陷。

  就在距离这个巨坑不远的地方,2007年2月也出现了一个形状和大小都非常相似的巨坑,并且造成三名危地马拉人死亡。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很容易犯下类似错误。杭州地铁湘湖站工地2008年11月发生大面积坍塌,造成21人死亡,以及中国各地频频出现的所谓“天坑”,即为明证。

  作者为本刊环境科技新闻部主任

 



环境问题思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8-335341.html

上一篇:寻找缺失的黑洞
下一篇:机构利益与虚假宣传——评《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
收藏 IP: .*| 热度|

2 杨正瓴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