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ling Slowly(风之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higu123

博文

嗟哉法师,不可言说——弘一法师略述(上)

已有 7875 次阅读 2010-6-2 18:03 |个人分类:散文天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李叔同, 弘一法师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10月10日(农历九月初四)晚8时,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代佛法大宗师弘一法师于泉州温陵养老院在妙莲法师的助念声中安详圆寂,乐升天国,享年63岁。法师在转入涅槃之前,神志清楚,在纸上提下“悲欣交集”四字,仿佛是在为自己的人生作偈。

大师圆寂之前写给挚友夏丏尊和学生刘质平的遗嘱信中,大师写道:

“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迁化,曾赋两偈,附录于后: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两偈是何意思呢?文得试翻译如下:

 

破贪!

破嗔!

破怒!

那美好的,

若是执迷强求

岂不会咫尺千里

而那君子之间的交往

却也就像这清莹泛绿的水

透亮到容不下任何杂质

我的挚友啊

你们此刻问我去向何方?

我已是难以回答

难以回答,诸君啊

只见前路广阔,云雾缭绕

而那云雾的背后

我已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那正是花满枝头,皓月高悬

而那里,正是我的归处啊

 

手书两偈,似乎像是再说与自己听,又像是再说与朋友听;是像在总结自己,又是在启迪他人;是像在宽慰他人,又像是在做自我的诀别。这样的诀别想必是让他痛苦的,这也是他“悲欣交集”中“悲”的来源,因为世间受苦之人,他还没有度完。

据刘质平《弘一上人史略》一文,此番坐化是大师第三次生病,而大师出家之后,共生过三场大病,细读之下,不禁让我觉得这三次生病也是了解大师的良端,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三次生病。

大师第一次生病是在上虞法界寺(刘氏文中未说明时间,据作者查询弘一法师年谱,应该是在1931年,所患疾病应该是恶性疟疾),病未愈时,被甬僧(甬是浙江宁波的别称)安心头陀跪请去西安宣扬佛法,此番有点像绑架而去,但大师还是答应舍生而为之,并给刘质平写下了一纸遗嘱。虽然后来刘质平考虑到大师的身体难以跋涉远行,将难以行路(刘氏文中有“自轮船三楼负师下”语)的大师从宁波的客轮上解救了下来,但大师舍身只为传道的心愿,却不禁让人起敬。我想他之所以在重病的情况下答应前往几千里之外的关中传道,不是为的那位安心头陀的跪,他所为的一定是天下苍生的苦难和佛法的发扬。为天下苍生而死,为佛法至礼而死,在大师看来,应该是死得其所得吧。

大师第二次生病是在1935年末,大师患“风湿性溃疡”,之后返回泉州草庵静养,此番也写了遗嘱,后来大师在草庵卧病数月直到来年春天方才痊愈,大师自谓“九死一生,为生平所未经历”。而此番大师却是乐于医治的,并且在病好之后为医治他的黄丙丁医师手书《心经》和横幅以增之。这次大师为何又变得爱惜自己的生命呢?只因这时间大师正在研习、整理律宗的著作,大业未成,所以他才不愿离去,这就是参透佛理,献身于佛的弘一法师。

大师的第三次生病,便是导致他圆寂的这次,而这次的发病也是因为他忙碌于各处宣讲佛法,而生病之后也不愿意医治,最后魂归极乐,这次的生病不愿医治我想大约是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完成了他该做的事情,自己也是时候追随着佛的灵光而去了吧!

而这正是他所说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吧!

然而大师就只是一个道行高深的僧人吗?大师到底是何人?

弘一法师: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 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学名文涛,字叔同,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

 大师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文学家曹聚仁、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大师之父李筱楼,是清末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营盐业与钱庄,为津门巨富。大师五岁失怙,十九岁奉母南下,寓于上海城南草堂,肄业于南洋公学。此间加入城南文社,城南文社的活动地点在许幻园的豪舍城南草堂,李叔同加入文社后立即显示出了出众的才气,第一次参与就获得了第一名,遂有后来大师“二十文章惊海内”之说。2 2岁入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课余参加京剧演出,还为沪学会补习科作《祖国歌》,并编有《国学唱歌集》。

光绪三十二年,为求救国之道,东渡日本留学。到日本后,肄业于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主修油画,兼攻钢琴。学成归国,任直隶模范工业学堂图书教员。民国初年,任浙江两级师范图画手工专修科主任,继任第一师范音乐教员。民国七年夏天(39岁),在西湖定慧寺出家,云林寺剃度,师从了悟和尚。从此一代艺术大师,一变而为佛门弟子。

大师入山初期,主要念诵佛进,中期宣讲律学,晚期则以从事著述为主。对佛学的贡献极大,涅槃后,被尊称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而纵观我手边大师的这两本书,一本是武汉出版社出的《禅灯梦影》,一本是天津教育出版社的《南闽梦影》,书名都用了“梦影”二字,或者是在想追随大师的心机,人生“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碌碌红尘,不过都是转身一梦,梦飞如絮,影幻万象。

此刻,是时候听着弘一法师早年写给友人的这首《送别》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未完待续。。。

弘一大师



圆寂前题字



弘一大师



大师书法



大师篆刻




大师学生丰子恺之作




大师书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9051-331383.html

上一篇:我在道教圣地的佛教情缘——崆峒山游记(图行天下)
下一篇:不负相思
收藏 IP: .*| 热度|

6 曹广福 金小伟 杨芳 吕新华 丛远新 黄锦芳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4 1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