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波〔笔名:猫头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shp1935 我是退休教师用博客发表学术见解治学做人体会促进科学与人文交流

博文

几位哲学家对马可-奥勒留《沉思录》的评价

已有 9442 次阅读 2008-7-20 10:4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为有助于理解温总理“可能读过100遍”的《沉思录》,我介绍几位外国哲学家评价: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对《沉思录》有较长篇的评论。他认为,晚期斯多葛派哲学家中,一位是奴隶出身的爱比克泰德,一位是做了20年罗马皇帝的马可-奥勒留,都比较有影响。后者“忠于斯多葛派的德行”,但《沉思录》表明,“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他所有的行为都一本良心,但是大多数的行为却都没有成功。”这本书有些篇章是在军营里写成的,“但征战的劳苦,终于促成他的死亡。”

罗素十分生动地写道:“他生活在一个疲惫的时代”〔注:罗马帝国行将衰亡〕,“连真正的美好也都丧失掉它们的滋味了”;“它的福音是一种忍受的福音而不是一种希望的福音。”同其他晚期斯多葛派一样,他认为“人就是一点灵魂载负着一具尸体。”不过,“宙斯却给我们一部分神性。”奥勒留深信与宇宙和谐、服从神的意志,生命才是美好的。他要求人们,要经常考察宇宙一切事物的联系----因果关系织着你生命之线。罗素正确地指出,所有的斯多葛派都有着“不能调和定命论与意志自由的困难”。〔参见该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上卷第328—342页〕

另一位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在其《哲学史教程》中,评论比较简要。他认为,斯多葛派使西方哲学进入“伦理学时期”,“人们要探讨意志自由与宇宙尽善尽美之关系”。不过文德尔班认为,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是“折衷主义--宗教的斯多葛主义的里程碑。”〔参见该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上卷第289页〕

最有意思的是,前苏联上世纪50年代“权威著作”:《哲学史》,该书对马可-奥勒留的评价说,“他劝人完全不要关心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每个人所遭遇的命运是符合他的本性的,对他有益处的。”这位罗马皇帝,“叫人背弃外部世界,面向个人的内在体验的主观世界”,他宣传“神秘主义和自我直观”,“这种哲学是想使奴隶占有制万古常存,并维护奴隶主的阶级利益”。〔参见该书中译本,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1卷第165—166页〕

我们仔细阅读《沉思录》这部原著,就会看到,上引前苏联学者这种片面的、武断的评价,恰恰反映了斯大林时代意识形态之僵化与教条主义之学风,实质上,它是拒斥人类历史上种种优秀的文化成果。而罗素、文德尔班的评价,大体上倒是符合实际,有助于人们继承与改造人类思想成果的。2008/7/19初稿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91-32770.html

上一篇:对一封信的评论 [善的断想7]
下一篇:再介绍一位哲学家对《沉思录》的看法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