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LIS三期建设2009年立项申报指南》中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区域文献资源共享服务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重点推进区域教学联合体高校或多所高校聚集区域的校际间馆际互借工作,实现跨校间的网上预约、通借通还、送书到馆、开放共享、联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等服务。”,“积极开展校际合作,区域内通用借书证发证量和图书文献资源的校际间借入借出量达到较大规模。”其中一项验收要求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馆际图书文献共享服务量。区域内高校每一位教师和本专科学生,均能够在本校图书馆方便快捷地办理电子通用借书证。建设周期结束后,区域内每所高校80%以上的教师、30%以上的在校本专科生持有电子通用借书证。校际间图书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量达到一定规模,校均每年不低于1500册次。”
《连云港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服务》(项目编号:JS2009-7)项目任务书目标定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馆际图书文献共享服务量。连云港高校每一位教师和本专科学生,均能够在本校图书馆方便便捷地办理电子通用借书证。建设周期结束后,每所高校80%以上的教师,30%以上的在校本专科生持有电子通用借书证。校际间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量达到一定规模,校均每年不低于2000册次。”通过馆际互借模块,开展通借通还和委托借阅活动;也可以借助现代物流企业,开展网上预约,提高借阅效率,方便读者借阅。
如何实现呢?理想模式是采用汇文区域流通系统:合理组织文献的流向,扩大文献的流通渠道,区域网络的建立,打破封闭的格局,使图书馆变为开放式的图书馆,扩大图书的流通渠道;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内馆藏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实现区域内各种服务共享。汇文区域流通系统为“中心服务——自动化业务代理”服务模式,主要解决的是纸质文献的通借通还问题。硬件方面:淮海工学院作为中心需要准备两台PC服务器(普通配置),一台普通PC作为专用代理服务器。师专、职院各自需要准备一台专用代理服务器。软件方面:淮海工学院需要12.5万(10+2.5),师专、职院各需要2.5万。后续技术维护费是每个学校每年5000元。
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区域共享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 观念意识。长期以来,我国文献信息机构习惯闭关自守、自给自足,在资源建设方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在合作上强调对等。表面上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参建图书馆的共识,但实际上资源共建共享的观念意识依然较弱。(2) 管理机制。缺乏高效、良好的组织协调管理机构或者机制,管理上存在着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对封闭,使得资源共建共享运行困难。(3)资金来源。资源共建共享需要必要的经费保障,各校能够获取的行政性投入差异甚大,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依靠各校自行解决,还存在很多经济协作方面的问题,这是制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之一。我对经费保障、技术保障、服务保障等均缺乏信心。
更为核心的问题是:区域内纸质文献通借通还有必要“区域内每所高校80%以上的教师、30%以上的在校本专科生持有电子通用借书证。校际间图书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量达到一定规模,校均每年不低于1500册次。”吗?能真正达到吗?
先说必要性问题。2010年4月20日开通试用连云港高校文献资源统一检索和服务平台。该平台由北京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读秀、medalink,整合连云港高校图书馆中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包括纸质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纸、专利、标准、视频、音频、图片、互联网免费资源、联合目录等。这个平台纸质文献方面,整合了区域内图书marc信息,实现了纸质馆藏共知,而且提供读秀180万种电子图书原文传递。区域内纸质馆藏大部分能便捷地获取电子全文。对于特定纸质馆藏有特别需求的,可以考虑提供馆际互借。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平台不需要区域内图书馆自身任何硬件投入。时下,总的来说图书馆的技术保障不够有力,涉及区域内层次参差不齐的图书馆更甚。
能真正达到吗?有次开协调会,有位馆长发言:“让学生(去其它馆)借书管饭吗?”当时令人捧腹大笑,实则耐人寻味。通借通还可以帮助读者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但是当对文献的需求不是特别迫切的时候,读者很可能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不愿使用这一服务形式。另外,由于各馆规章制度、借阅规范,以及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不尽相同,也给读者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读者到了不同的图书馆就要遵守不同的规定,有的馆可能只去一次却要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才能顺利完成借阅。根据个人的体验,种种原因,我作为图书馆员在本馆找本书都相当困难,表现为:馆藏地复杂,有总分馆,还有院系资料室,而且缺乏导览;馆藏的组织和整理(排架)不够规范;借阅规则比较复杂等等。申艺苑等《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使用状况及其问题分析》一文中,统计了2004年12月1日至2009年1月7日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数量最多的10 所单位:东南大学(发证数/实用数:2061/749)、河海大学(1763/921)、南京师范大学(1320/598)、南京中医药大学(988/35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948/402)、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701/461)、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674/317)、南京工业大学(572/241)、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540/381)、南京理工大学(506/165)。其中东南大学单位借入量为8005册,单位借出量为5802册。那是4年(跨6年)的统计数据,前10名均为南京高校。由此可见,纸质馆藏区域流通实际效果不容乐观。
要真正做好高校数字图书馆区域文献资源共享服务项目,任重道远。当务之急是:(1) 建立计划、实施、监管的职能机构;(2 )健全、完善技术保障体系;(3)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4) 围绕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建设思路,积极做好相关准备。
参考文献:
1 申艺苑、常学泳、陈耘.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使用状况及其问题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98-102
“ 1995 年江苏省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委员会在国内率先推行了全省高校范围内的“通用借书证”。通用借书证的发放范围主要是参加本省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普通高校,也包括部分与普通高校保持紧密业务联系,并同意加入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部队院校和其他院校,以及少部分有协作关系的科研院所。通用借书证的发放对象是上述院校单位的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2002 年起,通用借书证的发放范围又扩展到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读者持通用借书证可到江苏省内任一高校图书馆借阅图书,享受与文献提供单位教师和研究生的同等待遇。”
“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使用模式作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成功尝试,自实行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要想真正实现“一个证推倒所有大学围墙”,还需要拓宽通用借书证的使用和借阅范围,制定标准化、统一化的规章制度,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扩大信息资源共享的规模,扩大受益面,从而使高校通用借书证真正满足各个层面读者的不同需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