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大学已经不再是人们理想中的圣殿,就业压力、失落、彷徨开始弥漫校园,本科毕业生早已像菜市场上的小白菜一样,不再让人感觉珍贵。并且,研究生教育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前世人所公认的精英教育,也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滑,受直接影响的是一批又一批抱着希望读研,拎着失望离开的莘莘学子。
很大一部分研究生,临近毕业,仍然在忧虑自己的专业是否为社会所需?仍然怀疑自己是否具备社会所需的技能和学识?甚至担心着自己连本科生都竞争不过?……为什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会让学生产生毕业之时的忧虑重重心态?如果是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社会精英,或者将成为社会精英,那么还会有这些担忧吗?
NO!
然而,现实情况是,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开始演变成懦夫教育!不少研究生毕业后,很多人找的工作与本科生是一样的,有些连本科生的工作都不如,有的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这让人不得不感慨:连工作都找不到,读的是什么研究生?
由此反映出来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存在的漏洞,能不令人担忧吗?
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曾经从宏观角度提出高等教育系统下的国家(政府)、市场和学术权威的“三角形协调模式”。三角形的每个角代表一种模式的极端和另两种模式的最低限度,三角形内部的各个位置代表三种成分不同程度的结合;并提出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四种协调力量或机制即官僚制的协调、政治协调、专业性协调与市场协调。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高度教育领域同样受制于该三角形各角所表示的三种力量:学术的力量、政府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它们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影响着教育改革进程,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与效果,进而形成三种培养学生的干预机制,即学术机制、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据此,政府、市场和学校乃决定培养质量的三大力量和基础,形成研究生教育的“三角架”协调模式,如下图所示。研究生毕业之后,能否在这个社会上的某一高层次更好地工作和生活,能否成为真正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社会精英,除了研究生个人努力外,更重要取决于这三方力量的协调。学术、政府与市场三者性质不同,因而其运行方式亦各有差异,并形成不同的运行理念与价值诉求。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教育是国计民生的大计,而研究生教育又是国家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一环。作为一项公共教育政策,研究生培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参与,同时,由于所有的教育政策都由政府来制定,也避免不了政府介入与干预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其次,从学术的角度来分析,教师既是学术力量的主体,也是教书育人的主要群体,形成一国人才培养的主要生力军。研究生培养这一巨轮行驶的具体操作性问题,还得教师身体力行。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教书育人素质,是否真正用心为研究生的成长和人生负责,这决定着巨轮能否快速而正确地行驶,能否与市场这个大海实现和谐融合。
再次,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市场经济的触角开始伸向社会各行各业。有学者甚至认为:“市场关系是如此地塑造和渗透于所有社会关系,以致于它不仅是一个市场经济,而应当被称作市场社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势劲头中,被认为是计划控制“最后堡垒”的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适应市场社会的发展已成为高校研究生培养必须面对的现实。研究生教育,其实是部分人在投入市场社会之前的职前培训。研究生毕业之后,需要有能力在市场大海中尽情畅游和发挥。研究生教育效果,最终还需要靠市场社会来检验,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即为市场社会检验中的第一环。如此,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必定受市场社会偏好的影响。
那么,这三种力量如何取得平衡呢?在研究生教育问题上,仅仅依赖于政府、市场或学术中的任何一种力量或机制都无法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精英式培养。唯有政府、市场与学术三者应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相互制衡,才能确保研究生教育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如果将研究生教育比作一艘巨大的轮船,那掌舵者即为政府,实际操作者则为学校的学术力量,而巨轮是否顺利航行,则取决于市场这个大海上的风与浪。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让掌舵者能够更明确地把握行驶方向,操作者更用心地将每一个操作环节落实。只有研究生培养的“三角架”更加协调,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才能够在市场大海中不畏惧风浪袭击,而直挂云帆济沧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