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双盲审”的出处之一

已有 10350 次阅读 2010-4-27 11:11 |个人分类:假语村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专家, 盲审, 评审, 匿名, 博士学位论文

 

陈辉老师转来一篇文章,并摘了一部分:

 

双盲审稿即由编辑部将稿件复印两份,隐去作者的姓名,分别请两位在这一领域的权威或同行专家审稿。审者需对稿件写出具体的书面意见。如两位审者的意见一 致,经主编终审后,就能得出处理意见;如两位审者的意见不一,就必须再找第三位乃至第四位审稿人,以作出最后结论。编辑部最后将稿件的处理意见反馈给作 者,并加上主编意见,当然将审稿人的姓名同样隐去。整个审稿程序比较复杂,但严谨有序,体现了对作者负责,对期刊质量负责的精神。

 

注意:最后一句说的是“对期刊质量负责”。

 

感谢几位热心的年轻朋友帮助笔者找到了这篇文章。

 

文章没有直接给出他们这段话的依据。但是篇末给出了三篇“参考文献”:

 

1. 海桑,美国的大学出版社,编辑学报,1999,(1):77-79

 

2. 施才能,选准审稿专家是确保审稿质量的关键,编辑学报,199574):198

 

3. 国外一些地球物理期刊如何对待投稿者,编辑学报,1998112):112-114

 

其中第一篇“文献”原来就没有注明卷数。但是不妨碍一位年轻朋友找到了发给了笔者。作者使用了笔名,没有单位,不能算是学术文章。但是可以从里面找出:

 

匿名审稿,是把稿子复印两份,分别请这一领域的两位权威或资深教授审读,然后写出书面意见。投稿者的姓名,是不让审稿人知道的。

 

注意:这里说的是“美国的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这一点笔者不予置评。毕竟美国的大学出版社太多,而且美国是这样一个国家,不同的地方有完全不同的规矩。比如笔者生活过的一个城市,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可是换了个房子,搬到旁边一个相邻学区,就变成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4年了。但是,单就笔者本人与国际上的科学方面的出版社打交道的经验,则是正相反:他们不仅要告知评阅人书稿作者姓名,还附上书稿作者的详细CV

 

第二篇文献,说的才是“期刊”。从题目看就知道。


注意:这篇文章根本没有提到作者的姓名对审稿人是否保密。大概是因为该文作者当时可能还没有为国外刊物审稿的经历。


其中关于审稿,是这么写的:

 

审稿人的姓名对作者是保密的, 也可以公开。。。”。

 

“也可以公开”!这确实是地球物理学界的好传统:给审稿人自己一个选择是否公开自己的姓名的机会。而且把鼓励这样做作为刊物的一个基本的Policy。巧的是,昨天中午与一个其所在的那个领域里国际上最权威的刊物之一的主编一起吃饭,谈到这件事情。他的观点是:公开审稿人的姓名有利于科学观点讨论的健康发展。——不要说“双盲”,就是现在的这种审稿人的姓名对作者是保密的”做法,在科学界其实也是有争议的。

 

第三篇文献,说的是国内刊物的情况。也没有提到“盲审:。

 

那么请问,上述引文中“期刊”二字从何而来呢?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316603.html

上一篇:掩耳盗铃的“盲审”
下一篇:日常生活中的物理
收藏 IP: .*| 热度|

2 侯振宇 tobeAP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