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何时有“知识”消费者的315日?

已有 3351 次阅读 2010-4-21 22:08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现在书籍众多,泥沙俱下。普通的知识消费者难以识别。单纯靠文化部门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来打开盗版是不够的。

       315日是借用来的说法。打击知识产品领域的假冒伪劣,只有学术界自身的广大知识分子才最有发言权。“新语丝”等少量网站在这方面好像一直在努力。据知,对于外文中译质量的好坏也只有一两个热心的人士在做。

       这些远远不够,出版物数量太多了。比如,我为孩子教辅读物。进得各家书店,琳琅满目,精装平装,纷纷登场。“精装”与“优质”可以说完全没有关系,“精装”的搞不好倒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里面学问大着呢。

       最近“剽窃”的讨论很多。我此处强调是书籍自身的好坏如何判断?比如我买教辅读物,并不关心它是否注明引用,参考文献是否规范。我只看这本书是不是用心写的,深度如何,有没有字句错误。

      应当区分实用性书籍与学术性书籍进行评论。学术性著作又可分为原创性著作与编著性书籍等。原创性著作可能更强调著作权、引文规范化等。

      我知道科学网有一个读书栏目,未及细看。不过我推测是说好的多,说孬的少或没有。

      各位博友,不妨在读书栏目或自身博客揭露一些质量差的书,并列出一些具体错误,以理服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314671.html

上一篇:你悄悄地走,正如你悄悄地来
下一篇:面包树与柴油树
收藏 IP: 58.240.1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