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地、草原和草甸等植被类型的概念
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草地、草原和草甸等术语的论述,其理解很不一致。下面谈谈我对这些概念的看法。
草地(grassland)
不同的学科,对草地有不同的定义。地植物学上,把以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称为草地;在草地学中,将以草本或灌木为主的植物群落通称为草地;甚至把疏林也包括在内。
草地通常以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占优势。此外,亦有以莎草科、百合科、菊科、蔷薇科、黎科、蓼科、豆科、唇形科,或者一年生植物为主的草地。
草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大多分布于大陆内部气候干燥、降水较少的地区,其中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美国和巴西等国面积较大。中国草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其中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和四川等省区面积较大。
由于所依据的原则不同,所以往往把草地划分成各种各样的类型。根据草地发生学,可将其分为原生草地和次生草地2类。草原和冻原是典型的原生草地;灌草丛、草本沼泽和人工草地是典型的次生草地;而草甸既有原生也有次生类型。依据人类的干预程度,可划分为天然草地、半天然草地(亦称半人工草地或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3类。其中,天然草地又可划分为草原、草甸、(灌)草丛、草本沼泽和草本冻原。按照草地群落的景观,可区分为典型草地、灌木草地、稀树草地和林间草地4类。其中,典型草地是指群落中几无或少有木本植物的草地;林间草地是指分布于林缘和林间空地的草地。依照草地的利用方式,可划分为放牧地、割草地和牧刈兼用草地3类。依据草地的利用年限,可划分为永久草地和短期草地2类。依照牧草的生育寿命,可区分为多年生、二年生和一年生草地3类。根据草地的用途,可划分为饲用的牧草地、防风护沙的固土草地和绿化城镇的草坪3类。
根据水热条件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天然草地类型,可将中国的草地划分为8个区域:(1)寒温、温带半湿润温性草甸草原和草甸区;(2)温带半干旱温性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3)温带干旱温性荒漠和山地草原区:(4)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暖温性灌木草丛区;(5)中、北亚热带湿润暖热性灌木草丛区;(6)热带与南亚热带湿润热性灌木草丛区;(7)青藏高原东部半湿润、湿润高寒草甸区;(8)青藏高原西部半干旱、干旱高寒草原区;
草地不仅可为草食动物提供饲用植物与生存场所,而且可为人类生产经济植物和经济动物。此外,还可用于旅游、观赏以及绿化美化和保护环境。
草原(steppe)
分布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带,以多年生旱生型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水平或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其建群种通常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
依据分布地区的热量条件及其优势种的温度生态型,可划分为热带稀树草原、亚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和高寒草原4类。前3类为水平地带性植被,后1类属于垂直地带性植被。
世界各地的水平地带性草原,尽管降水量相差较大,初级生产力差别悬殊,但其共同特点是,每年都有一个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干燥度较大的时期;季相变化明显;属于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与此相适应,其优势植物通常叶片较小或狭窄,具有旱生结构,根系发达。
草原作为一种资源,除生产大量的饲用植物外,还拥有药用、食用、纤维等多种经济植物及珍贵动物;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具有减轻风蚀,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土壤肥力发育等自然保护功能。
草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放牧、开垦、采掘等人为因素,目前已大面积严重退化和沙化;必须采取减轻载畜量,合理放牧,严禁乱垦等有力措施,才有望得到恢复。
热带草原(tropical steppe)
分布于热带干燥地区,以热性旱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并散生有耐旱、矮生乔木的植被类型。亦称热带稀树草原或萨瓦那(Savanna)。
其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温全年高,降水量较多,但每年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旱季降雨少,蒸发量大。与此类气候相适应,群落的层次结构简单,草本植物通常植株高大;叶狭而直生,具旱生结构;木本植物矮生、粗壮、多分枝,树皮较厚,叶小而坚硬或退化;藤本植物非常稀少;没有附生植物。土壤类型以草原红棕壤为代表。
热带草原大致出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面积以非洲为最大。此外,大洋洲、南美洲和东南亚亦有分布。热带草原的初级生产力通常较高,但因分布地域不同,其差异很大;且其优势植物种有所不同。非洲热带草原具代表性的草本植物为须芒草和黍等,木本植物为伞状金合欢和猴面包等;在大洋洲,草本多为丛生型硬草;木本植物以桉树和银合欢等为代表。
高寒草原(alpine steppe)
分布在高山和高原的半干旱地带,以寒性旱生型多年生草本或小半灌木占优势的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其分布区的气候,寒冷、潮湿、日照尤其是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极大。代表性植物群系为紫花针茅,群落的标志层片为寒性旱生型矮禾草;通常植株低矮,叶片小而卷曲、密被茸毛,气孔凹陷,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达。土壤主要为高山、亚高山草原土。
地球上的高寒草原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中西部,此外,在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等西部温带干旱区的高山地带亦有分布。
按照建群种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高寒草原可分为3类:(1)高寒草甸草原:以耐寒的旱中生或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优势,代表种为丝颖针茅等;(2)高寒典型草原:以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为主,代表种有紫花针茅、青藏苔草、藏沙蒿等;(3)高寒荒漠草原:以耐寒的强旱生多年生草本和小半灌木组成。代表种为垫状驼绒黎、紫花针茅等。
温带草原(temperate steppe)
分布于温带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带,以温性旱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地带性植被类型。通常以多年生丛生禾草为建群植物,亦有以菊科、蔷薇科、唇形科、莎草科等草本或半灌木、小灌木为主的群落。分布区的气候干燥,夏热冬寒,雨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相变化明显;主要土壤类型有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和灰钙土。
温带草原植物的叶子较小,叶片往往内卷,气孔下陷,机械组织发达,根系较深。从其生活型看,多为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以营养繁殖为主。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但其名称和优势植物种类有所不同。欧亚大陆的温带草原,称为斯太普(Steppe),以丛生禾草,如针茅、羊茅等为主;北美洲称为普列利(Prairia),以须芒草、格兰马草和野牛草等居多;
我国的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此外,亦出现在西北荒漠区和青藏高原的山地垂直带中。根据其温度生态类型,可区分为中温型草原与暖温型草原2类。中温型草原主要分布于地处中温带的东北、内蒙古等地,代表植物有贝加尔大针茅、大针茅、克氏针茅、戈壁针茅、羊草、羊茅、冷蒿等。暖温型草原主要分布在地处暖温带的华北、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地,代表植物有白羊草、长芒草、野古草、黄背草等。依据优势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可将其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亦称干草原或真草原)和荒漠草原3个类型。
草甸草原(meadow steppe)
为半湿润地带,以中旱生多年生丛生禾草和根茎禾草占优势,并伴生有种类相当多的中生和旱生型草本植物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区,亦见于典型草原地带的丘陵阴坡、谷地和山地草原带的上侧;是温带草原中气候较湿润、种类组成较丰富、生产力较高的一类。群落的标志层片为中生杂类草。建群植物主要有贝加尔针茅、羊草、白羊草、小尖隐子草、线叶菊等;山地草甸草原的常见优势种为羊茅、、新疆早熟禾、吉尔吉斯针茅、窄颖赖草等。土壤主要为黑钙土和暗栗钙土,富含有机质,具团粒结构,肥力高。目前,世界各地的草甸草原大都已被开垦为农田,成为生产粮食的主要基地。
典型草原(typical steppe)
又称为干草原或真草原。为半干旱地带,以典型的旱生型多年生禾草占优势,并伴生有较多数量的中旱生植物和少量中生植物的植被类型。建群植物的生活型多为丛生禾草,但某些地段亦出现以旱生的根茎禾草、小灌木和半灌木为主的群落。常见的优势植物种有大针茅、克氏针茅、羊茅、沟羊茅、长芒草、冰草、糙隐子草、冷蒿等。代表性土壤类型为栗钙土。
荒漠草原(desert steppe)
分布于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地带,以旱生型丛生小禾草占优势,并伴生有大量强旱生小半灌木和小灌木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中较为干旱、种类组成简单、初级生产力较低的一类。标志层片为强旱生小半灌木。优势植物主要为戈壁针茅、小针茅、短花针茅、沙生针茅、东方针茅、高加索针茅、无芒隐子草等。土壤主要为淡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
草甸(meadow)
出现在中度湿润条件下,以中生型多年生草本占优势,以富含腐殖质的草甸土为特征的植被类型。
草甸可出现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植被带内,一般是非地带性植被。但是,其种类组成与地带性气候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的草甸,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特征。位于山地林线之上的草甸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其形成和分布一般不受地下水的制约,而与大气降水和空气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草甸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生境的基质条件,可将草甸划分为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沼泽化草甸、水泛地草甸和盐生草甸5类。(1)典型草甸:又称真草甸。以中生型多年生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为主的群落。土壤为排水良好,湿度中等的草甸黑土。其中分布在森林边缘及其向草原过渡地带的典型草甸,可视为地带性植被。在草原带、荒漠带、森林带或山地垂直带中出现的典型草甸,为隐域植被。依据建群种的生活型,又可分为根茎禾草草甸、丛生禾草草甸以及外貌华丽的杂类草草甸。(2)沼泽化草甸:以中生草本占优势,并伴生有较多的湿生植物。多由喜湿的莎草科和杂类草占优势。为草甸向沼泽过渡的类型。通常出现在湖滨、山间盆地、高山冰川的前缘等地段。土壤为暗色草甸土。(3)草原化草甸:以旱中生型多年生植物为主的群落。为森林向草原的过渡类型。土壤为灰色草甸土。(4)盐生草甸:由耐盐的中生型草本植物为主构成。分布在低地及河滨的盐碱化土壤上,类型为草甸盐土。植物以各种生理机能和形态解剖特征适应盐碱化土壤。在欧亚大陆,以芨芨草为建群种的草甸是盐生草甸的代表性群落,分布很广。(5)水泛地草甸: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湖周,以中生型多年生草本占优势的群落。土壤为冲积草甸土。
草原地区的草甸,随着土壤水分的改变,可能发生演变。当水分增加时,可变为沼泽;当水分减少时,可变成草原;在某种环境下,当土壤盐分增多时,可演化为盐生草甸。
依据地貌条件,可将草甸划分为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3类。(1)低地草甸:在土壤湿润或地下水丰富的生境下,以中生性、湿中生性多年生草本占优势的隐域性草地类型。常出现于低洼地、河漫滩、湖泊周围、水泛地和滨海滩涂等地段。土壤主要为草甸土、石灰性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和碱化草甸土等。(2)山地草甸:以丰富的中生型多年生草本为主的草地类型。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地区和青藏高原的山地垂直带上;通常为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之后的次生植被类型。土壤主要为山地草甸土、山地黑钙土和山地黑土等。(3)高寒草甸。
依据热量条件,可将草甸分为寒性草甸、温性草甸和热性草甸3类。(1)寒性草甸:以寒性中生性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在寒带的湿冷生境下,可形成典型的寒性草甸,见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加拿大等地;在高山或高原地带,可出现高寒草甸。(2)温性草甸:分布在温带地区,以温性中生型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3)热性草甸:出现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以热性中生型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
按照植物类群,可分为禾草草甸、苔草草甸、杂类草草甸等。
高寒草甸(alpine meadow)
分布在高原和高山地带冷湿条件下,以寒性中生型多年生草本占优势的植物群落。通常出现在林线以上的高山地带,为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常见的植物种有高山早熟禾、高山嵩草、多种嵩草、多种苔草等。
高寒草甸主要见于青藏高原东部及亚洲中部高山地带。属于高原寒带、亚寒带湿润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充沛、风力大,太阳辐射强等特点;植物组成简单,植株低矮,被茸毛,外貌单调;根系相当发育,盘结成草皮;多以密丛型、短根茎的小型嵩草占优势,产草量较低,但营养价值较高。土壤为高山、亚高山草甸土。
灌草丛(shrub herbosa)
在森林植被反复遭到破坏之后,所形成的以中生型或旱中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混生一定数量灌木和丛生乔木的次生植被类型。但在某种特殊生境下,(如海滨)亦可出现原生类型。土壤瘠薄干旱;土类通常与该地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相一致。
灌草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森林地带,其群落成分复杂,种类多样。按照其所在地区的热量和大气湿度条件,可分为4类:(1)暖温性半湿润型灌草丛:分布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代表植物种:草本为大油芒、白羊草、黄背草、野古草等,木本为荆条、酸枣、胡枝子等;土壤为棕壤与褐土。(2)暖热性湿润型灌草丛:分布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和常绿阔叶林区。代表植物种:草本为五节芒、芒、白茅、金茅、旱茅、刺芒野古草等,木本为马尾松、栎类、桃金娘、继木、火棘等。土壤为黄棕壤、黄壤和红壤。(3)热性湿润型灌草丛:分布在南亚热带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和热带的季雨林、雨林区。代表性植物种:草本为青香茅、纤毛鸭嘴草、蜈蚣草等,木本为刺葵、坡柳、野牡丹等;土壤为砖红壤和赤红壤。(4)热性干旱型稀树灌草丛:分布于热带较干燥的地区或亚热带的干热河谷。代表植物种:草本为扭黄茅、华三芒等,木本为虾子花、番石榴、厚皮树、木棉、银柴等。土壤为燥红土。分布在我国云南高原干热河谷底部的稀树灌草丛及美国、墨西哥的卡帕拉(Chaprral)常绿硬叶灌草丛属于此类,但有的学者将其划为热带稀树草原植被。
沼泽(swamp)
地表浅层积水或土壤过度湿润,土壤f有泥炭层或有明显潜育层,以沼生和湿生植物种占优势的非地带性植被类型。群落主要由莎草科、禾本科、藓类和某些木本植物构成。其重要解剖特征为通气组织发达,通常根系在水中或湿透的土壤中,而茎叶挺出水面。土壤为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泥炭沼泽土和泥炭土。
沼泽广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的寒温带,在其森林地带和冻原地带较为发育。中国沼泽类型多,分布广,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若尔盖高原以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地。山区多为木本沼泽,平原和高原一般为草本沼泽。?
按照沼泽土壤中泥炭层的发育程度,可分为泥炭沼泽和无泥炭的潜育沼泽湿地2类。
后者有较厚的草根层,但无泥炭积累。
根据土壤和积水的化学性质,可把沼泽区分为淡水沼泽和盐碱沼泽2类。分布在海南岛沿岸及广西、广东、福建和浙江沿海一带的红树林群落,为目前所知唯一的盐碱木本泥炭沼泽。依据建群植物的生活型及其生境的水分来源,又可将淡水沼泽分为3类:(1)草本沼泽:土壤水分由地表水或地下水补给,以苔草和禾草占优势,水分富含矿物质,故又称富养沼泽,是典型的低位沼泽。此类型分布广泛,其中在青藏高原的若尔盖和东北的三江平原较为集中。(2)泥炭藓沼泽:土壤水分由雨水补给;植物以泥炭藓占优势,有少量草本、小灌木和乔木生于其间。营养贫乏,故又称寡营养沼泽,为典型的高位沼泽。主要分布在北方针叶林带。(3)木本沼泽:土壤水分由雨水和地表水混合补给,植物以木本为主,又称中营养沼泽,为典型的中位沼泽。该类沼泽较少,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的局部沟谷地段。
沼泽可繁殖水禽,出产用于肥料、建材、燃料等的泥炭和沼气,以及药用、食用、饲用、纤维等经济植物,还可开发为水田,种植水稻或水生植物。此外,具有涵养水源及调节土壤水量、空气湿度和水热平衡的功能。
冻原(tundra)
冻原亦称苔原,是以极地或高山寒性小灌木、多年生草本、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低矮植被类型。属于原生的水平地带性或垂直地带性植被。植物种类贫乏,具有耐寒适应的解剖特征。低等植物以苔藓、地衣为代表,草本多为莎草科、禾本科、毛莨科和十字花科等,木本植物以杜鹃花科和杨柳科等常见。群落生产力低。
冻原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风大;降水量虽少,往往不足200mm,但由于蒸发量很低,所以大气仍较湿润。土壤为冰沼土。
按其地带性特征,可分为二类:①极地平原冻原。分布在寒温性针叶林的北部。由南向北,依次出现:森林冻原(森林向冻原的过渡地带)、低矮灌木冻原、苔藓与地衣冻原及冰丘冻原;②山地冻原,分布在山地垂直带的上部,再向上则为高山冰雪。
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将冻原划分为:粘壤土冻原、砂质土冻原、泥炭土冻原等。依据建群植物,可划分为:藓类冻原、地衣冻原、草本冻原和木本冻原。
冻原是极地动物和驯鹿的良好牧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64-303538.html
上一篇:
草原、草地和牧地辨析下一篇:
对我国南方草场资源评价的首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