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草原是“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天然群落类型”;是植被分类系统中的一个高级分类单位。植物 地理学中的草甸、荒漠和草丛等,均不属于草原。
草地是“以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既包括天然的草原、草甸和草丛等,也包括人工栽培用于饲用的草本植物群落;但荒漠、灌丛等不在此列。
牧地是“以生长各类饲用植物为主,可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的土地类型”;不仅包括草原、草甸、草丛等草本植物群落,而且包含荒漠、饲用灌丛和森林等木本植物群落;既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类型。可见,草原或草地均概括不了“以生长各类饲用植物为主的土地”,即牧地的内涵。
关键词:草原;草地;牧地;饲用植物地
草原和草地这二个术语,同时出现于地理科学和农学科学中。其中,“草原”一词,在地理学与农学中的内涵显著不同。[ 1, 2 ]“草地”一词的内涵,在自然地理学与资源地理学或农学中亦有明显歧义。[ 3, 4, 5 ]再者,在农业科学中,“以生产饲用植物为主的土地”(简称“饲用植物地”)这一内涵,用哪一个名词予以概括更为合适,至今存在争议。有的一直使用“草原”,[ 2, 6 ] 有的主张使用“草地”,[ 5 ] 有的认为二者为同义语。[ 7 ]有的建议采用牧地。[ 8 ]
然而,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对于内涵不同的事物,使用同一术语进行概括,或者对于内涵相同的事物,使用不同的术语进行概括,即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均会给交流带来不便,甚至对学科发展造成障碍,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迅猛,交叉学科日趋增多的当今。科学研究的宗旨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为自然界写真。而概念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应当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内涵。所以,通过讨论,对草原、草地和牧地三词进行深入的辨别和分析,并对“以生产饲用植物为主的土地”这一涵义给予恰当的概括,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需要。
1.草原与草地在不同学科中的内涵
1.1植物地理学中的草原与草地
在植物地理学中,草原是植被分类系统中的高级分类单位之一,是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这早已成为植物地理学界的共识。但由于不同学者对于草原的定义有所差异,所以其内涵亦有所区别。有的认为,草原是生长在栗钙土或黑钙土上,具有旱生特征的多年生草本植被”。[ 9, 10 ] 有的将其定义为:多年生、低温、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1)[ 11, 12, 13 ] ,还有些学者把“以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群落”称为草原。[ 1,14,15 ] 上述第一种表达,显然是指温带草原,第二种表达概括了温带草原和高寒草原,而第三种表达则包括温带、热带和高寒地带3类草原。
综上所述,可将草原定义为: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但在有关辞书中,大多数都沿用了前二种表达方式;且与草原相对应的英语单词使用来源于欧亚草原的Steppe一词;[ 16~ 24 ] 而有的学者改用来源于北美草原的Prairie一词。[ 25] 但这二词均为温带草原。
由上述可见,草原包括三个类型:温性草原、高寒草原和热性草原。其定义、类型区及其分布区域亦有所不同。(详见表1)
“草地”一词是由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创立的。 [ 26 ] 在植物地理学中,目前通常将草地视为“以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 3, 8, 22, 23 ]这只是按群落外貌特征,而不是依据植被分类的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划分的类型。[ 1 ] 草地的内涵不仅囊括了植被分类系统中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所有天然植被类型:草原、草甸、草本沼泽、草本冻原和(灌)草丛,而且还包括除农作物之外的所有以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栽培群落。其中,(灌)草丛是植物地理学分类系统中的植被类型,其定义为:以中生或旱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建群种,但其中散生灌木的植物群落;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森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类型。[ 1 ] 所以,不能将其等同于草地。但有的辞书中将草丛也定义为“由草本植物为建群种和优势种构成的植物群落”。[ 22 ]这实质上是草地定义的一种表达,而不是植物地理学中作为植被类型之一的(灌)草丛的概念。
表1 世界各类草原的定义、代表性植物属及其分布[ 20, 27~33 ]
草原类型及主要类型区 定义与代表性植物属 主要分布区域 |
1.温性草原 以温性旱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组 温带地区
Temperate zonal grassland 成的水平(或垂直)地带性群落类型
(1).欧亚温带草原 针茅属 Stipa;羊茅属 Festuca; 大约在北纬300~550之间,从多瑙
Steppe 隐子草属 Cleistogenes; 河下游,向东延伸,横贯中、西亚,
(斯太普) 蒿属 Artemisia 经蒙古,到中国东北地区西部。经向
绵延近110度。
(2)北美温带草原 格兰马草属Bouteloua;针茅属; 大约在西经900~1100,北纬
Prairie 须芒草 Andropogon;野牛草 Buchloe; 300~550之间,从加拿大南部,
(普列斯) 冰草属 Agropyron 经美国中部到墨西哥北部。
(3)南美温带草原 潘帕斯草 Cortadena;针茅属; 大约在南纬300~400之间,东起
Pampas 早熟禾属 Poa 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西至安第
(潘帕斯) 斯山麓。
2.高寒草原 以寒温性旱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 亚热带高海拔地区
Alpine arid zonal grassland 为主组成的垂直地带性植物群落
(1)青藏高寒草原 针茅属 ;苔草属 Carex; 青藏高原海拔4000m以上地带
羊茅属;蒿属
3.热性草原 以热性旱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Tropical zonal grassland 组成的水平地带性植物群落
(1)中非热带草原 须芒草属;狼尾草属 Pennisetum; 大约在南纬100~北纬200
Savanna 黍属 Panicum;黄茅属 Heteropogon; 之间,从非洲大陆的西海岸
(萨瓦纳) 金合欢属 Acacia;猴面包属 Adandonia 到东海岸,呈带状地区。
(2)澳洲热带草原 须芒草属;黍属;桉树属 Eucalyptus; 澳洲大陆北部
Mallee 木麻黄属 Casuarina;金合欢属
(马里)
(3)南美热带草原 三芒草属 Aristideae;须芒草属; 南美洲的巴西中部、哥伦
Campo 雀稗属 Paspalum;黍属 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地
(坎普) |
1.2.资源地理学中的草原与草地
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资源地理学,引入了植物地理学中草原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分类系统中的分类单位。在该学科中,草原是一种土地资源类型,其内涵与植物地理学是基本一致的。[ 4, 34~38]
在八十年代中期之前,草地资源常被称为草场资源。[ 34, 39~41 ] 通常认为“天然草场是指一切可为家畜提供饲草料的场地,它包括草丛、草甸、沼泽、草原、荒漠、灌丛、疏林和撂荒地等一切生长着饲用植物、并能为家畜所利用的场地”。[ 34 ] 由于草场一般被认为是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对牧用地的俗称, [ 30, 42 ]所以,在八十年代末期以后,逐渐用“草地资源”取代了“草场资源”这一用语,[ 4, 35~38, 43~45 ]
关于草地的定义,不同学者有所差异。大致可以分为3种:(1)“草地系指着生有草本植物或有灌丛和稀疏树木可供放牧或刈割而饲养牲畜的土地。”[ 37 ](2)“草地是一种土地类型,它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与其所着生的土地所构成的具有多功能的自然综合体。”[ 4 ] (3)“生长草本或木本植物,有相应的动物、微生物生存的生态系统及其景观,可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陆地部分称为草地。”[ 31 ] 上述3个定义的共同点是,均认为草地是一种土地资源类型,其上着生的植物不仅包括以草本植物为主的草原、草甸等群落,而且包括以木本植物为主的荒漠、灌丛等群落。其不同点在于,对草地功能范围的限定有所差别。第一个定义认为草地是牧业用地;第二个定义认为,草地主要是牧业用地,但还具有其他功能;第三个定义认为,草地是用于人类生产或生活的土地;没有强调畜牧业功能。
1.3.农学中的草原与草地
在农学中,以牧用为主的土地通常被称为草原或草地(草场),是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其概念和内涵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草原和草地的定义与植物地理学基本一致。在五十年代,王栋认为“凡因风土等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或其他缘故,在自然情况下,不宜於耕种农作,不适於生长树木,或树木稀疏而以生长草类为主,只适於经营畜牧的广大天然草地,谓之草原。”并认为“凡生长或栽种牧草的土地,无论生长牧草株本之高低,亦无论所生长牧草为单纯之一种或混生多种牧草,皆谓之草地。”[ 46, 47 ] 前一个定义,从土地利用角度,指出了草原的生境特征和以生长草类为主的植物群落特征。从其分布地域来看,与植物地理学中的草原是一致的。后一个定义,与地理学中的草地也是一致的。
第二个阶段:草原或草地成了概括饲用植物地的术语。在这个阶段,对草原和草地的内涵,在农学界有二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可称为“草地派”。这一派在有关论著中,同时使用草原和草地二个术语。这一派的代表贾慎修,在八十年代以前,称饲用植物地为草场, [ 48 ] 把草原作为草场的一种植被类型,认为“草原是指旱生的多年生草本,主要是草丛禾草所组成的植物群聚”;[ 42 ] 但有时又将包括草原、荒漠、草甸、沼泽和草丛在内的饲用植物地均称为草原,并与植物地理学中的“草原”在同一论著中同时使用。[ 49 ] 在八十年代以后,这一派用“草地”替代“草场”,来表示饲用植物地,认为“草地是草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经营利用的对象”[ 5] 并继续将草原作为“草地”的分类单位和分区名称。[ 50~53 ] 第二种看法可称为“草原派”。这一派在有关论著中,一直用“草原”泛指饲用植物地,但在其分类系统中,亦使用植物地理学概念的草原。[ 6, 47, 54, 55 ] 这一派的代表任继周,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将草原定义为“大面积的天然植物群落所着生的陆地部分,这些地区产生的饲用植物,可以直接用来放牧或刈割后饲养牲畜”。[ 2 ] 到八十年代,认为“草原是以草地和家畜为主体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 47] 至九十年代,把草原定义为:“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树木,可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所的大面积土地。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并认为“草地为草原的组成单位”。[30]胡自治认为“在农学范畴内让草原与草地两词并存,泛指时用草原,具体指时用草地。”是可取的。[ 47 ]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之后,农学界的大多数学者趋向用“草地”作为概括“以生产饲用植物为主的土地”的术语。[ 56~58 ] 至此,农学界与资源地理界基本趋于一致,但亦有例外。[ 6 ] 然而,农学和资源地理学中草地的内涵与植物地理学仍存在着很大差别。
归纳上述,可将草原和草地在三个学科中的内涵之异同列入表2。可以看到,在植物地理学中,草原与草地这二个术语的内涵不同,且草原包含在草地之中。在资源地理学中,草原与草地也是二个不同的概念,亦是后者包括前者。这一点与植物地理学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其草地概念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草本植物群落,而且包含荒漠、灌丛和疏林等。在农学中,草地的内涵与资源地理学相同,但其中又有二种不同的观点,“草地派”认为应该用“草地”代替“草原”表示饲用植物地,将草原作为草地的分类单位;“草原派”认为草原和与草地二个词为同义语,二词均可用来表示饲用植物地。
表2 草原与草地在不同学科中的内涵
草原 草地
项目 定义中的关键词 功用 定义中的关键词 功用 |
植物地理学 旱生、多年生、草本 植被类型 草本植物 草本群落的称谓
资源地理学 旱生、多年生、草本 土地资源类型 饲用草本、灌木和乔木 饲用植物地总称
农学
草地派 旱生、多年生、草本 土地利用类型 饲用草本、灌木和乔木 饲用植物地总称
草原派 饲用草本、灌木和乔木 饲用植物地泛称 饲用草本、灌木和乔木 饲用植物地的具体称谓 |
2.草原与草地辨析
2.1.关于草原
从上文可见,在植物地理学中,草原这个概念不仅是准确的,而且与其内涵是一致的。虽然不同学者对草原的定义略有差异,但“旱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均为其关键词。尽管草原在综合自然地理学中被视为一种地带性景观,在生态学中被认为是一种生态系统,但其本质属性与植物地理学是一致的。[ 17, 59, 60 ]
草原一词的传统概念,并不包括以半灌木和灌木为主的荒漠和冻原以及森林破坏之后形成的灌草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北齐]《敕勒歌》)这一千古绝句,不仅显示出草原一望无际的景观特征,而且表明草原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而此类原生天然植物群落,在我国只出现于被植物地理学家称为草原的地区。
作为一般常识,群众也不会把我国南方的草丛、北方的荒漠、高山的冻原,或者疏林、灌丛称为草原。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只有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大面积的旱生草本植物群落,才称得上坦荡无垠的草原。有的学者将森林气候地区的草地称为湿草原,这有悖于草原的原义。[ 60 ] 而如果用草原一词来概括饲用植物地,那么,作为饲用植物地类型之一的牧用人工草地,也便成了一种草原类型,这就更使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了。
在一些权威性的综合辞书中,如《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大辞典》、《现代汉语辞典》等,以及一些农业类辞书中,[ 20, 26 ] 关于草原的定义与植物地理学是相同的。并未称其为“以生产饲用植物为主的土地”。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亦是如此;科学是在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前进的。五十年代,农学家对牧用土地的研究,主要是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把这些区域的土地类型称为草原,与植物地理学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当时尚不会在科技界引起混淆。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农学家的研究对象逐步扩大到了荒漠、沼泽、草丛,乃至灌丛和疏林等群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草原一词来表示“以生产饲用植物为主的土地”,就概括不了现有的内涵。所以,应当与时俱进,采用新的术语进行概括。其实,在北美,草原一词为Prairie,而把“天然的饲用植物土地”称为rangeland;并未把二者混为一谈。
事实表明,由此带来的混淆,不仅发生在不同学科之间,而且发生在其本学科之内,甚至发生在同一著作或同一学者身上。已如前述,在农学界,事实上已经引入了“草原”一词,作为“饲用植物地”的分类单位。[ 5, 47, 54, 55 ] 在此情况下,如果将饲用植物地也称为“草原”,实为将内涵不同的事物,用同一术语概括,似此必然造成混淆。如:在《分类、聚类与草原类型》一文中,题目中的“草原”显然是指“饲用植物地”,但在其“草原分类系统”中,又使用了植物地理学概念的“草原”。[ 6 ] 再如:在《草原分类学概论》一书中,既认为Steppe(斯太普)、Prairie(普列斯)、pampas(潘帕斯)、Savanna(萨瓦纳)等,是世界各地赋予草原的不同名称,却又将草原定义为“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47 ]在一些农业类英汉辞书中存在同样的情况,既把Steppe、Prairie、pampas等译为草原,又将Range 和Rangeland也译为草原。[ 61, 62 ]
由上可见,用草原一词泛指饲用植物地,不仅易与植物地理学概念的草原相混淆,而且是不妥当的。
2.2.关于草地
从古至今,草与树就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在《周易·坤》中,有“天地变化,草木蕃”之语;在《诗经·小雅·谷风》中,有“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之句。当代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草”和“木”的解释分别是“有草质茎的植物”和“具有木质茎的植物”。《辞海》中的解释与之相同:草为“草本植物的总称”;木为“树。如:灌木;乔木”。可见,不可称草为木,亦不能称木为草,二者的合称只能是植物。所以,把荒漠、灌丛和疏林等纳入草地的范畴,显然有悖于汉语的词义。因此,在资源地理学和农学中,认为包括荒漠、灌丛和疏林在内的“以生产饲用植物为主的土地类型”均为草地,显然是不恰当的。而植物地理学界,认为草地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是确切的。与此相一致,在英国,有的学者,亦将草地定义为,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 63, 64,] 而有的学者,如草地学家W.戴维斯(Davis)认为,“草地应包括各种类型的放牧地”。[ 65 ] 但是,由于英国地处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带,没有草原和荒漠,所以其牧用地比较单一,主要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草地和大面积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人工草地。因此,英国学者用grassland表示饲用植物地,尽管不很确切,但在许多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
其实,一些农学和人文地理学词典,亦将草地定义为“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 26, 66 ]在农学界,有的学者认为:“人工草地有以饲料为目的的牧用草地,也有以保护环境、美化景观、体育竞赛场地为目的的绿地和草坪。”[ 67 ]这亦说明,将本来具有多种类型的草地,皆笼统地定义为牧用土地类型是不合理的。
由上可见,在我国用草地一词泛指饲用植物地是不合理的。
鉴于上述,用更为恰当的名称取代草原和草地,来表示“以生产饲用植物为主的土地”,势在必行。这不是割断历史,割断传统,而是与时俱进,做到名实相符,使概念与内涵一致。
3.牧地的内涵
上述分析表明,草地和草原这二个词,皆概括不了为牲畜提供饲用植物的全部土地之内涵。也就是说,名与实不相符。古人云:“名者,实之宾也”(《庄子·逍遥游》);“名,实之谓也”(《公孙龙子·名实》;“名从实起”(王夫之《思问录·外篇》);“物定于彼,非名不辩。……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晋·欧阳建《言尽意论》)。这些论述均表明了一个哲学道理:名称、概念是客观实际的反映,是为反映实际事物而产生的;如果名实背离,就无法准确辨别客观事物。况且,草原一词作为植物地理学中的分类单位,不仅名副其实,而且已为科学界所公认。为此,建议用“牧地”(Rangeland),亦即“饲用植物地”(Forage plant land))取代“草地”和“草原”,来概括“可为牲畜提供饲用植物的土地”。
“牧地”一词,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就有“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的记载(《周礼·夏官·牧师》);西汉时期又有:“就马于牧地”之说(《毛诗故训传》);南北朝时期的《魏书·食货志》亦有“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的描述。当今出版的《现代地理学辞典》,将牧地定义为:“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土地。”但该定义似不十分确切,因为它涵盖了用于畜牧业的生产性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17]
在国外,前苏联学者И.Р.拉林(Ларин)等将作为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土地称为“天然饲料地”(природыекормовыеугодье)。[ 68 69]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林业研究协会认为,range一词的含义为“生产当地饲草的各类土地,其中包括林地。” [47]美国出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rangeland定义为:“有天然草本或灌木植被覆盖,可供家畜或野生食草动物取食的大面积地区。植被类型包括高草草原、干草原(矮草草原)、荒漠灌丛地、灌木林地、稀疏草原、浓密常绿阔叶灌丛与冻原。” [ 29 ] 美国的有关学者,如A.刘易斯(Lewis)、H.F.黑迪(Heady)、C.韦恩库克(Wayne Cook)、J.L.霍莱切克(Holechek)等,均认为range 或rangeland包括草原、草甸、沼泽、荒漠、冻原、灌丛和林地等。[ 47, 70, 71, 72 ] 可见,rangeland不能等同于草原;将其译为天然牧地或天然饲用植物地较为准确,更能真实地表达该词的原义。因此,在综合性英汉词典和英汉科技辞典中,通常把rangeland译为牧场(或牧地),而把steppe((或prairie,savanna等))译为草原。[ 73~77 ]
综上所述,牧地(饲用植物地)可被定义为:以生长各类饲用植物为主,可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的土地类型。牧地的面积,可大可小。不仅包含草原、草甸、沼泽、草丛在内的草本植物群落,而且包含荒漠、饲用灌丛和森林等木本植物群落;既包括天然牧地,也包括人工牧地。(图1)
牧地与草地所包含的共同类型为:在天然群落中,有草原、草甸、草丛、草本沼泽和草本冻原;在人工群落中,有牧草地(或草牧地)。其不同之点为:(1)牧地不包括草地中的除牧草地之外的其他各类人工草地(如:包含草坪和护土草地在内的生态草地、绿肥草地与药草地等);草地不包括牧地中以饲用灌木和乔木为主的各类天然和人工牧地;(图1)(2)优势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有所不同;(表3)(3)主要功能有所差异。(表3)
表3 草原、草地和牧地优势植物的特征与功能
优势植物的生活型 优势植物的生态型特征 主要功能 分布范围 |
草原 多年生草本 旱生 饲用;环境;经济植物 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带
草地 多年生;一年生草本 旱生;中生;湿生;水生 饲用;经济植物;环境 世界各地
牧地 多年生;一年生草本;超旱生;旱生;中生; 饲用 世界各地
半灌木;灌木;乔木 湿生;水生 |
备注:1.草场和牧场分别为草地和牧地的俗称。2.草坡、草山、草甸子均为草地的方言。
3.放牧场和放牧场分别为用于放牧和割草的牧地。
草原既是一种天然牧地,也是草地中的一个天然植被类型。在草原地区范围内,草原、天然草地和天然牧地的范畴是一致的。[ 78 ]
作为林业生产基地的森林和作为农业生产基地的农田,可谓各据一方,泾渭分明;尽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作为畜牧业生产基地的牧地,与林业和农业生产基地却互有重叠。如:以乔木饲用植物为主的林地,既是森林,也属于牧地;以栽培牧草为主的草牧地,既为牧地,也是农田。因为它符合农田的定义:“经开垦耕种的土地”。[ 30 ]各类牧地比较,虽然木本饲用植物在我国有巨大潜力,但以草本饲用植物为主的草牧地,无疑是最重要的牧业生产基地。
使用“牧地”(饲用植物地)一词来概况“以生产饲用植物为主的土地”的内涵,不是将草原一词留给植物地理学使用,更不是取消这二个术语,而是这三个名词各有各的涵义,各有各的使用范围;作为科研对象,则各有各的研究范畴。因此,这三个词均不能终止使用,也不能互相替代,而是“各司其责”。作为它们的相关学科-草原学、草地学和牧地学也有必要同时并存。尽管它们均以探讨其各自的特征、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开发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等为主要内容。但由于它们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有所差别,所以各有侧重。比如:关于利用与改良。在草原学中需要论述的是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草原的利用与改良;在草地学中既要研究草原,也要探讨沼泽以及湿润地区的草丛等的利用与改良;而在牧地学中,还需探讨荒漠、饲用灌丛和饲用林的利用与改良。而且,在利用与改良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对每个对象的研究深度上,这三者亦有显著不同。尤其是草地学,还包括草坪草地、绿肥草地和药草地等的建立、管理与利用。这是草原学和牧地学所不包含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主编: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饲料生产学教研组(主编:任继周).草原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
[3]姜恕.草地生态研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主编:廖国藩).中国草地资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北京农业大学(主编:贾慎修).草地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6]任继周.分类、聚类与草原类型[J].草地学报,2008,16(1):4-10.
[7]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章祖同).草原管理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8]杜占池.关于牧地的概念及其类型划分的探讨[J].四川草原,1999(2):14-17.
[9]候学煜.中国的植被[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10]赵儒林,等.植物生态学概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1]刘钟龄.内蒙古草原区植被概貌[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2).
[12]李博.中国草原植被的一般特征[J].中国草原,1979(1).
[13]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内蒙古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4]李博.内蒙古地带性植被的基本类型及其生态地理规律[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2(2):41~73.
[15]祝廷成,李建东,祖元刚.中国温带的草地资源和草地牧业的进一步发展[A].第十五届国际草地会议论文集[C].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34-40.
[16]地球科学大辞典编委会(主编:黄宗理,张良弼).地球科学大辞典(应用学科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17]现代地理学词典编辑委员会(主编:左大康).现代地理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8]葛敏卿,唐伯英,等.地理知识手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19]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地理学编辑委员会(主任:林超).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0.
[20]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畜牧业卷编辑委员会(主任:陈凌风)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畜牧业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21]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主编:王伯恭).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22]《地理词典》编辑委员会(主编:谭见安).地理词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3]冯德培,谈家桢,王鸣歧.简明生物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4]《环境科学大词典》编辑委员会(主任:金鉴明).环境科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25]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生态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6]《农业大词典》编辑委员会(主任:何康).农业大词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7]N. A. 莎芭琳娜(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地理学翻译室译).植物地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
[28] 光复书局编辑部(发行人:林春辉).大英科技百科全书[M].台北:光复书局,1985.
[29]《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编辑部(总编辑:徐维城).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30]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农业编辑委员会(主任:刘瑞龙)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0.
[31]《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编:孙鸿烈).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32]H.沃尔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译).世界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33]世界资源研究所[美](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译).世界资源(1990~199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4]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主编:廖国藩).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天然草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35]章祖同.内蒙古草地资源[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36]许鹏.新疆草地资源及其利用[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
[37]章祖同,刘起.中国重点牧区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8]苏大学.西藏自治区草地资源及其利用[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4.
[39]章祖同.内蒙古草场资源及其合理利用[J].自然资源,1982(4):31~39.
[40]杨福囤,周新民,李秉文,李建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草场资源评价[J].中国草原,1981(1):16-22.
[41]北方草场资源调查办公室.草场调查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6.
[42]贾慎修.草地经营学及其发展[A].贾慎修文集[C](原载:草地经营学,1965).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46-54.
[43]武丕琼.云南草地资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44]周寿荣.四川草地资源[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45]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主编:刘起).中国自然资源丛书,草地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46]王栋.草原管理学[M].南京: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5.
[47]胡自治.草原分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8]贾慎修.关于中国草场的分类原则及其主要类型特征[J].植物生态学及地植物学丛刊,1964,2(1):32~39.
[49]贾慎修.中国草原类型分类的商讨[J].中国草原,1980(1):1~13.
[50]Chia Shensiu.China’s Grassland Types Their Locality and Improvement[A].贾慎修文集[C](原载:第十四届国际草地会议论文集,198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66-70.
[51]贾慎修.中国草地区划的商讨[A].贾慎修文集[C](原载:中国草原学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1982).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200-212.
[52]贾慎修.中国草地类型.[A].贾慎修文集[C](原载: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科研论文集,1984).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152-166.
[53]许鹏.中国草地分类原则与系统的讨论[J].四川草原,1985(3):1~7.
[54]任继周,胡自治.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及其草原发生的意义[J].中国草原,1980(1):12-24.
[55]胡自治,高彩霞.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Ⅰ类的划分指标及其分类检索图[J].草业学报,1995,4(3):1-7.
[56]洪绂曾,任继周.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草业科学(增刊),2002.
[57]任继周.草地与人类文明[J].草原与草坪,2000.
[58]任继周.草地资源管理的原则札记[J].中国畜牧兽医,2004,31(1):3-5.
[59]李博,杨持,林鹏.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0]丁圣彦.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1]汤逸人.汉英畜牧科技词典[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62]任继周.英汉农业词典(草原学分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63]斯佩丁,C.R.W.(贾慎修,等译).草地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64]M.阿勒比.牛津植物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5]W.戴维斯(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资料室译).温带和热带草原[A].第八届国际草地会议论文集[C].北京:农业出版社,1966.10-18.
[66]宋家泰,金其铭.人文地理学词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67]胡自治.人工草地分类的新系统-综合顺序分类法[J].中国草地,1995,(4):1-5.
[68]Ларин.И.В.ЛуговодствоиПастъищноеХозяиство [ M ] .Издатёльство.КОЛОС,1956.
[69]A.M.德米特里耶夫(蔡元定,章祖同译).草地经营[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4.
[70]H.F.黑迪(张景瑞译).草原管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71]C.韦恩库克,J.斯塔布恩迪克(许志信,等译).草地研究—基本问题和技术[M].陕西杨陵:天则出版社,1990.
[72] Holecheck,J.L.et al.Range Management-Principles and Practices[M],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1989.
[73]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英汉自然地理学词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74]王同亿.英汉科技词天[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75]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76]顾仁敖.综合英汉科技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7]新牛津英汉双解辞典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庄智象)新牛津英汉双解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8]道尔吉帕拉木.集约化草原畜牧业[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原载《草业与畜牧》2009年第7期;作者: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此处略有修改。)
图1 草原、草地和牧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