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读书、文化与思考——答武夷山老师 精选

已有 5560 次阅读 2010-2-20 10:20 |个人分类:生活感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思考, 读书, 形象, 网络文化, 电视文化

      武夷山老师在其新博文“三位作家谁说得对?”中介绍并点评了李宗吾、陈村和王尔德三位作家关于读书的一些观点【1】,不才读后也想借机发表点儿自己的看法。

      我感觉三位的说法多少都有些问题:
1、世界根本不会向“一书不读”的方向发展,因为世上的书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的,而且销路不错,我宁愿相信大家买书回去是去读的,而不是摆到漂亮的书架上装点门面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要上的学越来越多,就业所需的文凭也要越来越高,这些当然都要通过读书(求学)来实现,真正“一书不读”,只能去干体力活儿。当然狭义地说有这种可能,因为在网络盛行的信息化时代,以后大家看的书可能主要是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不一定是纸质的图书了。李宗吾的例子有问题,项羽、诸葛亮、陶渊明的层次是不同的,这么说明显是要忽悠人。

2、电视文化对传统文学模式的冲击的确很有力道,随后的网络文化则比电视文化更具有颠覆力。电视文化就如快餐汉堡包,抓起来就可以往嘴里塞,很多人就没耐心摆好盘碗再用餐具去吃正餐(传统文学)了。如果说这两者还需要专门的厨子去烹调、要付费去购买的话,新兴的网络文化简直就是自助餐,人人皆可自行调配沙拉,自助烤肉,不但自己可以享用,也可以顺道给临近的人品尝。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人人皆可写作文字,都可以上传自行拍摄制作的视频,作家和作者的区别可能就是是否职业化以及“名头”大小不同了。遭逢如此世道,职业作家很伤心啊。

3、读得多必然想得少,是因为时间和想象空间同时都被占用了。如果想的太多,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字要么繁琐而滴水不漏,要么简短却深刻无比,也都严重侵占了受众的思想空间或时间,绝对无美感可言。不过,出现这种局面的前提是作者和受众的风格和层次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后一种情况(简),如果心有灵犀,完全可以做到一点通。对前者(繁),虽然枯燥乏味,总还算是把事儿真正给说透了,不唯美,但实用。思考者可以有种内在的美,在欣赏智慧的人眼中或许还是“漂亮”的。当然,大多数人未必都喜欢皱眉低首的沉思形象状,除非他们偶尔也喜欢玩儿一把深沉。

~~~~~~~~~~~~~~~~~~~~~~~~~~~~~~~~~~~~~~~~~~~~~~~~~~~~~~~

参考:

【1】武夷山:三位作家谁说得对?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619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96221.html

上一篇:很恐怖,但不算袭击
下一篇:略谈“熵之惑”
收藏 IP: .*| 热度|

14 周可真 武夷山 杨学祥 诸葛淑媛 陈儒军 陈绥阳 孙永昌 吕乃基 苗元华 柳东阳 李学宽 刘晓瑭 饶海 齐霁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