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将建地震预警示范系统
《财经》记者 李虎军 《财经网》 [ 06-16 10:04 ]
首都圈和兰州地区纳入中国地震局的首批试点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李虎军】在6月14日发生的日本岩手·宫城内陆地震中,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再次发挥作用。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也将在首都圈和兰州地区率先建立类似的地震预警系统。
所谓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一般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公里,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台网获取的地震动信息,以及对地震可能的破坏范围和程度的快速评估结果,就有望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的短暂时间发出预警。
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如果该地区建立有地震预警系统,并且能够在地震波到达北川、青川等地区之前,提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出预警,这些灾区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或许不致如此惨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副所长李小军博士告诉《财经》记者:“尤其是学校,10秒钟就可以跑出去不少孩子。”
据李小军博士介绍,美国、日本、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都在积极开展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建成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地震预警系统或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
例如,墨西哥城于1991年8月建立了向公众发布地震警报的地震预警系统。1995年,格雷罗地区发生7.3级地震,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波到达墨西哥城前72秒发出地震警报,为地震紧急处置赢得宝贵时间,大大减少了墨西哥市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日本则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铁路系统紧急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实时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日本的国家地震预警系统也于2004年试运行。当年10月,日本新澙发生7级地震,地震预警系统即有效运行。这套系统已于2006年正式运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投入运行的覆盖全国范围的地震预警系统。
一般来说,地震预警系统只对距离破裂断层50公里至200公里的范围有效。对于50公里以内的地区,即使发出预警可能也来不及反应;而对于200公里以外的地区,地震产生的破坏可能又不严重,没有必要发出预警。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尚未建立规模性的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预警系统,仅在少数重大工程建立了小规模的地震报警系统或地震人工紧急处置系统。其中,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建成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系统,当地震动超过给定的限值时,中心控制室将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置措施。此后,秦山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也相继建成了类似的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系统。2007年,冀宁输气管线也建立了地震监测与报警系统。
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在2007年10月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中,即明确提出,要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其中,到2010年要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处置示范工作。
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地震局将在首都圈和兰州地区建立地震预警示范系统。这一计划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已经得到批准,预计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
此外,一些省市也计划自筹资金,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据李小军博士介绍,陕西省和重庆市相继在汶川大地震前后,开始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等机构商讨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的可能性。■
http://www.caijing.com.cn/20080616/69744.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