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英咀华
----献给终生仰慕的恩师许竞斌先生
徐光明
“含英咀华”意即:英、华:花朵;咀(ju):咀嚼.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芳香。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许竞斌主任的徒弟们用这句成语的引申意义,来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许主任的高尚的人品、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被“时间”酿造的越发精深,在徒弟们心里是永远敬仰的丰碑,永远享用不尽的财富。
您是我的恩师----
给了我终生解读不完的课题;
您是我的楷模----
给了我永远翻阅不完的篇章。
2004年,我们要去南京拜见恩师许竞斌老先生,一位资深的书法家知道我们的意图后,欣然写下了“含英咀华”的条幅。
我们手捧着“含英咀华”的条幅作为敬意;怀揣着在实践中点点滴滴的业绩作为答卷,从北京到南京,去拜访我们仰慕的许竞斌老先生。
年近90高龄的许老先生,依然思路敏捷。得知老人家依然没离开敬业几十年的骨科专业,每周参加两次专家门诊和一次病房查房,还坚持科研工作。这不仅使我油然起敬,更让我胸中涌现出对许老先生带领我走上骨科专业之路的感激之情。
参军入伍,从工程团进入医训队,这有我的努力;能来到127医院,这是我的命运;能被许竞斌主任领进五病区----骨科病房,这是我的幸运。
那是1974年4月,在皖南山区的127医院,许主任带领我在医学事业上开始蹒跚学步。我们这一批人,文化知识底子薄,又没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要通过一两年把我们培养成合格的骨科医生,这其中的岁月有多么的艰难。之后的日子没有了上、下班之分,没有了年和节假日。上班时,许主任带领我们实践;下班时,许主任辅导我们学习理论知识;休息日,又四处奔波带领我们去观摩手术。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我感觉许主任既是严师又是慈父。
1976年,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唐山地震的重大灾难,那时许主任除了医院内的正常工作,还要随时接待外院伤病员的会诊工作,时常连夜出诊到芜湖、繁昌、铜陵等地进行救治手术。也就是在这一时刻,许主任的爱人在南京八一医院住院,确诊为“卵巢癌”,需要手术。师母身边没有亲人,医院三番五次地催促他回南京决定手术方案,照顾、安慰重病的妻子。而他,却强忍着焦急的心情,给八一医院领导写了一封信:表示一切按照妻子住院所在科室的意见进行手术,自己不能离开需要救治的病人。
直至“八一”建军节前,救治工作稍有缓解,领导又一再催促,许主任才决定回家探望术后的妻子。正要动身时,病区里又收进一名患椎间盘突出症急需手术的战士。许主任对新医生有一个规定:每一种病例必须看20台手术之后,才能主刀上手术台。而这一例病人正是在我刚刚具备了这个资格时需要手术的,为了我能早一天实践手术,他再一次推迟了回家的时间。主任带领着我,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术前的准备工作。
1976年7月30日,这是我终生不可忘记的日子。我站在手术台上,开始了一名骨科医生的职业生涯,那一天,手术的每一个步骤中都带着主任关切的目光,当手术顺利完成时,我抬头看见许主任,他比平日自己亲自手术时额上的汗水更多,那脸上虽然堆满了笑纹,那操劳后的疲惫却是显而易见的。下班后,他又从理论到实践,对我这次手术情况进行了总结,直至深夜。第二天一早,许主任又出现在病人的床前,认真询问和看望后,又向我一一交待了术后的注意事项,并且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急预案写在病历纸上交给我,还嘱咐我每天晚上务必在病房等他电话,向他及时报告病人的情况。直至其他领导一再催促,他才登上回家的路程。
如果说许竟斌主任的无私对于我是一种感动,那么感动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多年来,许主任那对病人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则是对我刻骨铭心的教诲。
那是1979年的冬天,我对一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员的术前准备工作就绪,决定第二天进行手术。许主任对每一名病员术前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当他带领我给这个病员检查时,发现了病人左侧髋关节趴不下且有疼痛,主任提示我应考虑是“左髋关节结核”的可能,立即让我联系放射科补拍一张骨盆片子。X光片提示为“结核”病灶。
那天晚上,主任在病区里给我系统讲解了十几种疾病与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我们走出病区时,才发现漆黑的夜幕里飘舞着漫天大雪,道路早已被大雪覆盖。主任一边走一边叮嘱我靠路中央走,以免滑倒,刚出走廊,自己却滑倒在坡道边上的排水沟里。我连忙上前用力搀扶许主任站起身来,主任却执拗着不肯起来,一面用两只手不停地在雪地上摩挲着,一面向我喊:“小心,别踩着我的眼镜!”直到我把他的眼镜捡起来递到他手里,他才一边从雪地上往起爬一边笑着说:“眼镜要是坏了,明天手术时就看不见了……”
第二天上午的手术,进一步证实了主任的诊断。许主任的严格把关,及时纠正了我的一次误诊。手术结束后,我不仅感到医生这一职业压在肩上的担子很重,而且领悟了涉足医学这一领域的深奥,医学是永远没有尽头的。面前的许竞斌主任,早已是全军、全国的学术权威人士,可他在工作中还是那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而且从来不为个人名、利所困扰,还要经常接受新的考验。
也是那一年,许主任接受了南京军区卫生部给予的一项特殊任务:
患者是广州军区的一名战士,入伍八年以来,住院七年,在骨盆右侧进行了七次手术,病人仍然不能正常行走。所在医院组织广州市会诊,又历经湖南、湖北、上海、南京等大医院,求助许多知名人士,谁也没有接受这个“烂瘫子”。许主任得知后,立即把这名战士的一生命运搁在了心上,彻夜坐卧不宁。天一亮立即奔赴南京八一医院,全面深入了解病史的全过程后,组织会诊检查,制定手术方案,亲自主刀。经许主任手术后这个战士竟然奇迹般地很快康复出院了。
自那时起,我在工作中,时时解读着主任传授给我的知识,处处翻阅着主任赠与我的教诲。不论主任在不在我身边,都是我的一本活的教科书和职业行为的准则。这使我充实;使医疗技术提高;使病人受益。
转业到北京地方医院工作后,第一次出门诊时,接诊一名36岁的女患者,胸背痛五年。五年来诊断为“棘突炎”,始终进行封闭和理疗,同时服用活血止痛药,症状却没有任何缓解。我当时看过她五年来的X光片,看到胸椎体有不断破坏的倾向,我想到了“肿瘤”。立即恳请本院的骨科专家进行会诊。经过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骨巨细胞瘤”,立即转诊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病人及家属夸赞我的医术。我说:“这都是我的恩师许竞斌先生教给我的。”科主任让我介绍经验。我说:“每一步的诊断过程都是我的恩师许竞斌先生告诉我的。”
离开许主任工作至今也有20多年了,记不清有多少病人经过我的手术治疗恢复健康后千恩万谢,也没统计过患者家属送来多少锦旗、寄来多少感谢信。但我清醒地记着:每当这时,我都想起我的恩师许竞斌先生;每逢我的论文在学术界发表,看着杂志上我的文章时,坐在全国会议的会场里进行报告时,我都记着我的恩师许竞斌先生。
年轻时,学习最多的文章人称“老三篇”。现在回想我人生的路程:恩师培育我成为一名医生的过程就像《愚公移山》;恩师在事业上的身影就是“白求恩”(《纪念白求恩》);带领我沿着《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顺利前行的是我终生仰慕的恩师许竞斌先生。
http://www.smxs.gov.cn/viewtexti.asp?id=48823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0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