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的十月本应是一个美好的季节,然而一波不平,一波又起,从浙大的海龟博士涂永新的纵身一跳到湖大的海龟教授南方圆湘江边的神秘死亡,都极具震撼力地敲打着我们平日相对麻木的神经,他们似一颗流星一样划空而过,留下曾经的灿烂的辉煌。
在精英荟萃的科学网上近日也被“海龟”“自杀”等凝重的气氛所笼罩,我们很多人在争议一些问题,我们也在沉思一些问题。
为什么海龟的离去会在科学网引起巨大的漩涡,而长江大学几名大学生英勇救落水少年而不幸遇难的悲剧却在科学网击不起半点涟漪呢,我想这是因为涂博士如我们很多知识分子一样,是同一个特殊的高知群体。
他的离去让我们心有凄凄,因为他诉说了一个高知艰难的人生轨迹。他曾经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学业上长途跋涉、飘洋过海,终于学有所成,憧憬和期待着未来的时候,会发现理想和现实严重分离,家庭和事业上的不如意如恶魔一样困扰着它,使它摆脱不了,他已感到星星已不再闪烁,天空怎么那么暗,在有一天他感到他的世界里是那么的“残酷、无信、无情”,他内心对生的希望已逐渐破灭,终于在有一天无情的现实吞没了它。
当前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我们这个特殊的群体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压力,社会的竞争性越来越激烈,有限的资源面临着如何分配问题,僧多粥少的环境处处可见,如何体现公平、公正又能体现效率和先进,是各级单位和政府的相关领导应该反思的问题,这应该是涂博士意思抗拒现实所揭示的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
这个问题现在正在科学网得到热议,不管正确与否,应该给相关单位敲响了警钟,这个问题不应忽视。
但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涂博士死于抑郁症,南教授也很可能死于抑郁症(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0/224518.shtm),抑郁症这个字眼在高级知识分子这个特殊群体已逐渐蔓延开,如果社会不予重视和扭转这个趋势,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抑郁症这个恶魔将会吞噬更多人的生命。
因此,这里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涂博士和南教授的抑郁症已早被社会发觉,最终还会走上不归路呢?
我认为这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虽然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有许多美好的美德,但在当今,中国的社会文化已经凸现出很多问题。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日趋紧张和冷漠,社会的包容性正在减小。抑郁症一个未来社会可能是常态的事物,在我们社会上被很多人都戴着有色眼镜去观看,认为它是一种精神病,嘲笑和蔑视之,这种结果就是,太少的人会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去接纳他,主动帮助他脱离困境;在这种文化里,患抑郁症的人自己也没有勇气去向别人敞开心扉。
我们的社会应该更加包容,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问题。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我觉得也不是什么应该让人嘲笑的病态,它和许多疾病一样,当你严重时,你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它,必须依靠治疗和他人关心和救助。不应用这种思维来考察这个严重的问题:“别人都能获得好好的,为什么他不能,心理脆弱罢了”,因为同其它疾病一样,谁患上它是非常不幸的事情,患者没有力量靠自己去战胜他,必须依靠社会的外部力量。这个事实可以从很多的抑郁症患者的心声中得到印证。
因此,我们社会需要做什么?需要人与人之间更多的关爱,需要我们包容的目光,而不是用有色眼镜来看待患者,需要更多的具有爱心的心理医生或相关社会工作者。
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