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j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ejian 科学老鼠

博文

“饶议科学”:别再被诺奖搞得心神不宁【转】

已有 3792 次阅读 2009-10-21 15:2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诺贝尔奖, 饶毅, 饶议科学

 

别再被诺奖搞得心神不宁

本报记者 王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30    [打印] [关闭]
 
    新一轮的躁狂与热议,又将习惯性地在我们周围复发。因为10月来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会如期公布。

    这份名单,往往被视为代表科学的高度。

    可惜,这个高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心理落差。人们在瑞典喜气洋洋揭开的名单,在中国揭开的却常常是数亿人心头久久难愈的伤疤——在中国大陆,还没人企及过这个高度。

    所以,提及那些与科学有关的事,总容易令人心神不宁。在新书《饶议科学》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谈论的,都是与科学有关的事。

    “诺贝尔奖是主观评价,多次发错。”这是他写在新书封面的第一句话。不过,写这话并非为了宽慰国人,而是为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鸣不平。

    下村修在生物发光研究方面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但科学界知道该研究后续工作的人多,知道开拓者下村修的人反而很少。下村修得到的社会认可更是少得可怜,在普林斯顿大学,他有20年时间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只能在别人领导下工作。他已经80岁了,不仅没当选任何地方的院士,发表文章也还在用家庭地址。

    “年逾80岁的下村修,无疑应该获诺贝尔奖。”2008年10月4日,饶毅写道。在他看来,应该得奖的还有钱永健,并且钱永健“有两项重要工作都与下村修有一定关系”。

    但饶毅也清楚“科学界并不公平”,“过去5年,化学奖委员会发生物学相关的奖出过三次错”。他剩下的或许只有愿望——“但愿钱永健在钱学森先生在世的时候获奖,以告慰他们全家”。

    这个愿望最终没有落空。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下村修、查尔菲和钱永健获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2002年,在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宣布前一天,饶毅写下《21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工作及科学家》。迄今为止,所列项目中,几乎每年都有获奖的。

    但在他自己看来,“我不是预测,我只是说了我认为在科学研究水平上值得获奖的工作。”他能够预测的是,获诺贝尔奖这事,中国人“确实距离很远”。以前是没钱,而现在,“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体制、人才都需要跟得上”。

    这名生命科学院院长,喜欢以科学技术内容和科学价值为标准,来评判一些科学研究。可是,当面对中国如何选择科技方向以及重点支持的领域和项目的疑问时,他发现用这标准“都不能解释”。

    在他眼里,主要是科技体制出了问题,重大项目和方向的决策,有时是“由非科技专家感兴趣的热点来决定”。在其他国家,普通行政人员都是给专业领导和专业人员做辅助工作,在中国却常能领导和指挥专家。这样的体制里,肯定出不了2002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苏尔斯顿,这个家伙只喜欢自己做研究,既不发表很多文章,更不追求论文发表到特别显耀的杂志。

    一同缺失的,可能还有科技文化。1997年,在维尔穆特克隆多利羊以前,中国在人员和设备上都具备克隆哺乳动物的条件,但最终没做,“可能还是因为欠缺创新精神和文化”。不仅如此,饶毅发现中国举行的多数科技会议,对科学交流的热情也低于对热闹场面的追求,有些人甚至认为,做好科学的目的,就是能和行政人员一起在轰轰烈烈的大会上登台。

    对于曾备受追捧的电视栏目《百家讲坛》,饶毅就非常反感。因为在那里,“历史常常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标准来写,谁抢到了王位谁就厉害,这和科学完全不一样”。他同样反感的,还有一些历史书,在那些书里,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都被美化为成功的典范,他们背后遭遇的曲折和辛酸都被平淡地处理了。

    不过,老式的“英雄”、“魔鬼”图谱正渐渐被修改,居里夫人不再是那个只要事业不顾家庭的女人,而某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是一些名不副实或沽名钓誉的庸碌之人,前辈科学家们开始在“历史”里活得有血有肉、至情至性。

    只是,从历史回到现实,尤其是国内的科学现实,多少令人忧心。面对学风日下的学术环境,不少学者爱惜自己的羽毛,选择了保持沉默。

    而每年10月,总会留下数以亿计的人们,年复一年地体味过往的躁狂与尴尬。或许科学家如饶毅者,心里此时会更为纠结和尴尬。

    否则,他不会在新书封面的最后写下这样一句话——“我写科普,希望以科学的东西冲淡《百家讲坛》大谈尔虞我诈的古代史之风”。

    《饶议科学》饶毅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921-264036.html

上一篇:涂序新,谁是矢村警长?
下一篇:“给未来中国的9封信”之饶毅篇:从“美国梦”到“中国梦”【转】
收藏 IP: .*| 热度|

2 盖鑫磊 李学宽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