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做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xj368 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工学博士。职务:编辑。目标:科普!

博文

编辑学者化有没有问题? 精选

已有 8939 次阅读 2009-10-20 12:05 |个人分类:编辑学文章|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期刊博文大赛, 编辑学者化, 王振铎, 蒋永华, 文化缔构

编辑学者化有没有问题?
 
     写下此题目,感觉也有点和蒋永华老师讨论的意味了。这里只是问题讲座,如果有言语冒犯,还得请蒋老师谅解,别在咱们圈内也吵起来!
编辑学科班出身的朋友,一定认为编辑有学问,那么,他们一定认为编辑学者化是没有问题的了,这部分编辑就不说了。
专业出身,而后从事科技编辑工作的朋友,一般分两种:一是专业做到一定水平后加入到编辑队伍之中,一是直接毕业后加入到编辑队伍之中。前者肯定是学者,是专业的学者了,而后者会不会成长为学者呢?能否有可能成为学者?这不仅仅是编辑学者化的问题,也关系到这部分朋友的今后命运问题。
作为从事编辑工作已有15个年头的编辑,我认为编辑学者化还是有可能,也很有必要的。
首先,编辑的任务是什么?绝对不仅仅按期刊的格式修改作者的文章,而是要会看文章,会鉴定文章的水平高低,否则就不是合格的编辑。对于符合自己专业的文章,编辑要靠专业功底,加上平时的知识积累,给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能够看出文章的创新性与价值,是否值得发表;对于非自己所学专业的文章,也应该能从编辑的角度,看出文章的科学性与亮点,数据、图表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从而给出自己的判断。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审稿人的事,其实这样就错了,这不仅仅是审稿人的事,更是编辑的事,合格的编辑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学问呀!要学会用编辑的角度去分析文章。
其次,编辑学本身大有学问,编辑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探索,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果不研究编辑学,没有编辑学理论的指导,可能保能成为编辑匠,无法成为合格的编辑。至于编辑学的理论,我也研究不多,在不断地学习,在此,不妨抄一段我国著名编辑学家、河南大学王振铎教授与赵运通主编的《编辑学原理论》的一段文字,以说明编辑学的学问。
 
“人类编辑活动的历史,是缔构社会文化的实践过程。社会文化大厦当然是全人类生产劳动的共同创造。但是,编辑活动的性质、特征以及活动规律,都在社会文化缔构中体现出来。”
编辑活动在整个社会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枢纽作者。具体讲,对文化产品的生产,起着引导、设计和组织等开发性的作用;对生产成品,起着选择、淘汰和修正等把关作用;而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大厦又起着构成、审验和革新等作用。文化缔构观,不同于那咱就事论事把目光盯注于具体编辑经验的观点,主要从宏观上考察和研究编辑活动,抓住编辑活动的缔构特性,确定编辑活动的本质意义。”
编辑作为一种活动,主要活动在这个文化领域。它一方面将精神生产组织起来,将产品收集起来,经过审理、鉴别、选择、核定、重组、编序和排列,造成社会共有的文化结构;另一方面,又将这种文化结构借助特定的物质载体,制成文化媒介,传播于社会。物质变精神离不开文化,精神变物质也离不开文化。编辑活动恰恰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相互转化、沟通的中间世界。它以物质世界为基础,以精神世界为主导,缔造着记载人类精神发展历程的整个文化结构及其历史。”
“编辑活动便是编制这种文化结构、组成文化建筑群落的创造性活动。”
 
当然,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编辑学,但可以了解编辑学,稍懂一点编辑学的内容,对于指导编辑的工作是大有好处的。编辑既不要仅仅忙于每天的编辑稿件,无法从中解脱出来;又不要脱离实际编辑工作,空谈编辑学。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编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工作,这样既能看到编辑的学问,也能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实在没有时间,用点业余时间研究一下编辑学,这样可以提高实践过程中的编辑工作效率,从而可以更好地、更高效率地完成编辑工作,也就会有时间来做一点编辑学研究,这两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
这样看来,编辑学者化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了!编辑学者化也就没有问题了。
编辑学者化是我们作为编辑应该尽量去提升自己、教育自己和尽力去实现的目标,也是编辑活动对于编辑素质的要求。这里的学者化,不是一定要有编审职称,没有编审职称,只要有学识、有见地,一样无愧于学者的称号。当然也不是要求所有的编辑一定要学者化,毕竟,老师队伍,也没有要求所有老师都要成为教授吧!
每一个想做好编辑工作的人,都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学者,或是专业的,或是编辑学的。编辑学者化没有问题,这句话需要我们做编辑的同行来共同实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187-263787.html

上一篇:科普期刊的社会价值更大
下一篇:昨夜西湖
收藏 IP: .*| 热度|

11 向闱 王启云 武夷山 王晓峰 蒋永华 马中良 陈中红 苗元华 李学宽 吕新华 Fangzh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