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从学生到教授
我第一次认识姚舜熙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学生,操一口福建口音,质朴、俭约、彬彬有礼,那时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来西双版纳写生的画家还很少,他背一个画夹,从北京来到了有热带雨林植被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他找到了我,喝茶一聊,才知道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本科生,为毕业创作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这样,言语投机,志趣合一,我们成了二十年如一日的画友。
之后,他十八次来到这里,如一只守时的候鸟,每年从遥远的北方飞到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当时高速公路尚未修通,从昆明到西双版纳,现在的八小时公路路程上个世纪要乘四天的汽车。
慢慢地,当时的学生娃毕业留校,然后如一棵树,在阳关的照耀下,在雨水的培育中,经过光合作用,开始开花结果,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艰难过程,成了一个蜚声中外的学者,一名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
一切的一切,在不知情人的眼里, 从学生到教授,好象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媳妇熬成婆,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们对此不以为然,毕竟,在这个水货参半的社会,也让我们对教授的含金量有所质疑。
绘画为什么让我们感动,是从事绘画这个行当是难以鱼目混珠的,一件作品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化作品或是一件以赚钱为目标的劳动产品,稍有艺术修养的人一眼就能明白。所以,能在中国第一名牌美院执鞭的教授,没有学富三车是混不下去的。
据从事美术教学的朋友说,学绘画的学生,一千个学生,只有一个最后成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艺术是一门感情与技巧完美结合的大学问,而且需要一百年持之以恒,需要一万次百折不挠,需要失败一万次才能登堂入室。
所以我为我的朋友姚舜熙感动。
二、 中国画写生,有人高兴有人忧
中国画写生是古人历来倡导的,翻开中国绘画史,关于写生的理论可以车载船装,毕竟,写生对于中国画来说犹如浩瀚长江之源头。
写生虽然重要,毕竟现在艺术学院缺乏有真才实学的老师,一面是学校教职人员名额超编,一面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偏低。很多艺术性学院的老师带学生来到西双版纳,老师便成了放羊的羊倌,让学生自己三五成群的去跑,自己却在宾馆里开着空调看电视连续剧,晚上把跑软了腿的学生叫拢一堆,然后把中国画的理论背给学生听,面对如此丰富的热带雨林,学生依然在云里雾里,不知所措。甚至带研究生的教授,还在指导研究生学历的学生用铅笔表现错综复杂、气贯长虹的热带森林,不敢也不会用毛笔写生,真是邪门到家,让我们为被误人子弟的老师晕倒,更为那些将领取高学历的未来艺术家悲哀。
姚舜熙先生没有放羊,他自己就是一只头羊,学生如一群羊羔跟在他的后面,那里水丰,那里草肥,他心知肚明,然后他一一示范,大家暗自揣摩,之后独行其事,一天下来,各有收获。
姚舜熙写生教学的方法我作为局外者也是受益者先介绍给诸位:老师先给学生讲解热带雨林的主要特征,如老茎生花或老茎结果,结合题材的特殊性和各人对自然的感受,以及在写生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然后自己首先铺纸提笔,把热带雨林中的花树藤石一一化成笔墨语言。之后,学生们按照老师的示范,自己铺纸提笔,把自然中的千花万叶一一转化为线,转化为点和暗藏其中的气韵。由此,关于艺术写生的思想与方法,老师讲得清楚,学生看得明白,悟性低的学生,他不厌其烦地握管代笔示范,直到学生领会。
这就是姚舜熙,在学生眼里,他是诲人不倦的老师,是值得信赖的长者,是可以交心的朋友。
三、 写生全新演绎
中国画历来是提倡写生的,每个画家在出版画集的时候,也在前言中标榜自己是得自于自然。然而,真正能提笔铺纸在野外作业的画家寥寥无几,而姚舜熙是现代画家在野外直接用宣纸毛笔写生第一人。
姚舜熙写生,或用四尺纸,或用六尺纸,或八尺、丈二全开,直接面对一花一树,以大地为案,眼观心算手舞,把那热带雨林的物象与气韵描写得淋漓尽致,一气呵成,让观者拍手称快。
因为它直接来自于自然,就没有在室内灯箱里的剽窃临摹之嫌疑,手得自于心,心来源于眼,眼里是全新的物象与结构,所以,姚舜熙的画是他自己的,既非传统也非他人,是自己与自然心交后的作品。
很多所谓画家,以临摹为能事,面对自然呆若木鸡,不敢下手,他们拿着铅笔,擦笔头和十六开纸,一边画又一次次地用擦笔头擦掉,我们只能称他们为画匠,画家与画匠,一字之差,天地之别。
用毛笔写生,可以是在宣纸上以对象的结构为主画线描,或以对方的印象为主画写意,可以是一丝不苟的线条编织,也可以使气势夺人的笔走龙蛇,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现在都用这种现场写生的方法进行中国画教学,本人也用这种方法进行写生并言传身教给不熟悉此方法的人,试用者均得益匪浅。我们决不贬低用钢笔、铅笔画写生的艺术家,但是,如果你有机会一试,你就知道,只有用毛笔和宣纸写生,作品才更有中国画的气韵,更能直接抒发心中的感受,写生素材拿回去搞创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此种方法的更多好处。
1993年,姚舜熙在西双版纳进行现场“创作性花鸟画写生”课题,用白描、兼工带写、泼墨、彩墨、工笔、没骨等技法、用册页、手卷、横幅、中堂等方式进行不同的艺术尝试,从中选择不同场景、不同植被与笔墨语言之间的关系,训练独特的教学体系,寻找心灵与自然之间最完美的结合方式。比如,用双钩表现植物的花、果,用泼墨表现植物的茎干,使画面既有充分的细节可以欣赏,又有见笔见墨的笔墨功夫在大起大落的长线横面之中。可以说,在当代,用毛笔在热带雨林写生,是从姚舜熙开始,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姚舜熙先后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对象,出版了“画家眼中的西双版纳”摄影集,“雨林阳光—姚舜熙论创作性花鸟画写生”,“争奇斗艳—论工笔画创作”等专著。从以画桌为案到以大地为案,从经典形态的提取与热带雨林整体形象的把握,从艺术实践到艺术理论,姚舜熙先生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经营。
后语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曾经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平台作用,在这个平台之上,诞生了不少的艺术大家,走出了一批以热带雨林为题材的实力派艺术家,郭怡孮先生2010年在植物园题词“西双版纳植物园花鸟画家的朝圣地”,由此可以看出热带雨林与当代花鸟画之间已经是一种非常紧密的关系。事实上,每年有成百上千的艺术家来到这里感受热带雨林,他们怀揣传统,心向自然,用崭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内心。在越来越多的绘画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热带雨林为题材的作品逐渐成为绘画表达的主流,热带雨林上万种植物为我们提供的是完全不同的绘画模式,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寻找到我们自己。
姚舜熙先生先走一步,他的艺术精神可为楷模,他的艺术方式可为学习。
作者简介:何瑞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任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诗人、学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