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看了王老师文章,结合李老师发言,补充一句

已有 4948 次阅读 2009-5-13 00:55 |个人分类:文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王宝山老师最近乖乖了不得,文章篇篇精品,估计编辑部都不好意思推荐上头条了。

??他在新作中提到怎样做博士的问题,用了几个Why, What和How等若干个W中的几个。

??今天我参加的这个国际会议,邀请的唯一一个Keynote Speech,来自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分校的牛人李吉老师(Dr. James  Llinas,好像也是个Research Professor,其中文名字只用于我的博客,因为是我偷偷给起的)在会议最后的总结陈词时也刚好说到这个问题。

??就随口也跟几句。

??这几个W还是有个先后次序的,先是Why,解决为啥干的问题。

??1,究竟是这里属于不毛之地,需要开创性地住几棵草上去?还是——

??2,这里本来虽然长了些草,但是草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些苗补充进来?抑或——

??3,这里的苗长的不够好,需要重新安排DNA重组,弄些优良的苗进来?再有——

??4,原来的苗越长越歪,需要扶正或者砍了重栽?

??这些都是要做研究的原因。

??那么,知道了要做研究的原因,还应该知道不做研究的原因?Why not?这个是我的发明。

??不做的原因是——

??一、苗很好,你无非是把这个苗移到另外的一块地里,培植方法和以前一样,地也是一个性质的,苗也没有任何变化,你的贡献仅仅是移苗,这样还是尽量不做,除非你的地、苗、培植方法中的之一是不同的,才有种的价值。比如,人家弄了克隆羊,你再克隆羊就没有意思了,可是考虑克隆驴子或骡子。或者人家用了高精尖的设备,而你只肩扛手背也完成了,也算。

??二、已经证明是块盐碱地,根本就不可能长苗。

??三、别人已经一步一步地种下去了,每次都有进展,而你又想不到更好的路子,还得偷学招数然后再去种同样的苗。

??解决了Why和Why not的问题,再来看What。

??做什么的问题更加麻烦,除了对该领域该方向的最近研究要看个不休之外,记得陈热闹的妈妈在做数据挖掘的时候,看到100篇以上的论文才有一点点感觉,这个过程痛苦的不得了,要知道,1998年她开始做数据挖掘的时候,这个词被正式提出还不到10年呢,研究开始发热也就3-5年的功夫而已。这样,看完100篇大牛们的文章还是很难找到下脚的地方——而今天当年看过的那些文章基本都成了经典文献。

??俺做应急管理刚开始也是如此,稍有不同是在于我是在不少的一般文章中想找问题去做,结果发现已经刊载的很多文章都不知所云,作者本身就还糊涂着呢,这和陈热闹的妈妈遇到的问题刚好不同。如此情景之下,只能另辟蹊径。于是,5年弹指一瞬,我们才从应急的评价新策略、机理分析方法论、还算有点新意的预案、体制和机制的重新构架,公众的心理和行为、动态应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有了那么点意思。

??所以,知道为什么做为什么不做之后,剩下的做什么的问题更加麻烦,需要细读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考虑一个突破口了。

??最后是How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方法的选取或创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31535.html

上一篇:会议来了60多人,加上亲属得有80人了
下一篇:我国认识世界的几个阶段
收藏 IP: .*| 热度|

7 陈儒军 吴渝 戴小华 周春雷 刘颖彪 陈应泉 李志俊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1 0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