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看到在校博士生陈应泉及其同学在湖南农村考察的报告,深有感触并表示敬佩。
昨天早晨,我在他的博文也留下了如下的评论(稍有文字修改),既是对他的支持,也是彼此共同关注社会问题的互勉: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安徽农村率先实现包产到户政策,1981年暑假我(当时为浙江大学水工结构专业本科在校生)回安庆地区所属的农村老家,听到冬天兴修水利、看到夏天汛期值班甚至抢险变成了村民在不给工钱就可以找借口不去的现象,回校后就向安徽日报社写了封信谈到了水利工程抗洪的安全隐患(那时下情上达的渠道没现在的直接和畅通),并提请转告安徽省主管部门研究新体制下保证水利工程安全的机制,但未曾得到任何对此问题的答复。之后没几年安徽江淮流域便面临了大洪水,之后新的机制才得以建立,以至于再后来长江全流域洪水时安徽损失也不大。
由此自己的一次经历并结合近些年发生的SARS、雪灾、震灾后的国情变化,我觉得,我国许多社会重大问题是在出现严重事件后才会得到重视和解决的。因此,支持博主对重大社会问题系统持久地开展调研,并用适当方式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政策和技术途径的建议。
正确的东西,总会有用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