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师范体制需要改革,存废话题时机不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5月7日发布
一种教育体制的存废不是哪所学校、哪个人、哪个政府所能决定的。在中国,师范体制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包括高中在内普及教育阶段任务未真正实现以前,存废之说,应暂缓讨论,但师范教育体制需加快改革步伐。
就美国情况来看,美国师范体制的兴衰与现代化的进程有着密切关系,笔者《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变革与现代化的发展》一文(学术交流网2005年4月28日首发)对此已有说明(附文于后)
2005年5月4日学术交流网还发表了我的《“取消师范生”说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文,文章提到“我们的教师教育需要加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教育只能由专门的或传统的师范教育体制来垄断和完成,事实上也不可能只能由专门的或传统的师范教育体制来垄断和完成。笔者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认真地、本着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和与时俱进精神,解决好培养大批高质量的教师教育队伍,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我本人1954年以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1954-1958)、工作、教学、研究,直到1998年退休后继续关注北师大的发展变化,深知有关师范性、学术性,以及师范体制的存废的讨论,并指导研究生对美国师范体制存废进行深度研究,笔者也在博客上发表多篇与师范教育相关大短文。
依笔者之见,我国师范教育体制需要加快改革步伐,但存废话题提上日程的时机尚未成熟。鉴于科学网热心博友再起话题,笔者旧话重提。
*********************************************
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变革与现代化的发展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高等教育改革/2005年4月28日首发
研究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演变及其与现代工业发展的关系,是一个涉及教育与经济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是现代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美国的教育与经济关系自然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多年来,国内对于师范体制优劣、师范性与学术性有着激烈的争论,在北京师范大学其争论激烈的程度甚至影响到大学校长的前程和教师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笔者在实践中深切感到师范性和学术性是不能截然对立的,没有学术性的师范性等于落后性,强调这种师范性无疑是误国、误民、误教的师范性。而没有师范教育特色的学术性也就等于全盘否定了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制,也就没有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存在价值。同时中国特色的师范体制是在经济现代化和文化教育现代化水准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的产物,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需要,但是事实上仅仅依靠师范体制难以满足普通教育师资队伍的需要,更谈不上其他专门技能部门的师资队伍及高等院校师资队伍需求了。何况由于过于强调师范特色而忽略了学术性往往使得师范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大学毕业生的学术水平从整体上说处于不利地位。因而研究世界各国教育制度与现代化发展的相互关系就成了研究课题提出的出发点之一了。
张聚国君199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世界近代现代史专业美国史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在完成研究生课程后,开始从事美国师范学院的兴衰问题的研究,并在1996年6月顺利通过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笔者作为研究生导师对张聚国同学申请研究生论文答辩写下了如下意见:
“张聚国同学三年来认真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各项要求, 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水平, 思辩和组织分析能力较强, 他能运用英语独立地阅读、翻译专业书刊,说和写的能力也较好。他参与了已公开出版的《影响世界100次事件》、《十大谜团》等书的编撰工作,具备了独立从事世界现代史、美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最近他又以优异成绩被南开大学历史学所录取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他的硕士学位论文《美国师范学院的消逝: 一个斯芬克司之谜》,从提纲的拟订和论证、收集资料, 撰写初稿,修改完善历时一年。张聚国硕士论文共八万多字, 主要依据美国师范教育问题的专著和较原始的文献资料, 对美国师范学院的消逝现象进行深入而全面地剖析。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以往偏于某一侧面和问题。这篇论文则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 尤其是考察了地区特色和师范教育模式的变化以及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相同步等问题, 富有新意和相当的深度, 具有说服力, 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是一篇优秀的硕士论文。建议进行论文答辩。限于时间紧迫, 论文从经济角度深入考察对师范教育体制的影响还较薄弱, 个别提法也有待斟酌,这是在今后进一步修改发表时需要注意的。黄安年 1996年5月28日”
张聚国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决议如下:
“张聚国的硕士论文主要依据大量有关美国师范教育问题的专著和较原始的文献资料, 对美国师范学院的消逝现象进行深入而全面地剖析, 尤其是在考察地区特色和师范教育模式的变化以及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相同步等问题上, 言之有据, 富有新意和相当的深度。论文资料翔实, 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观点正确,文笔朴实,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是一篇相当优秀的硕士论文。显示了作者具有较扎实的史学基础和较好的综合研究能力, 具备了从事高等学校教学和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 达到了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美国史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水平的要求。论文个别部分的论述相对较弱, 某些方面的微观研究略显欠缺,个别提法也还有待斟酌。在论文答辩时, 委员会对研究生答辩的问题表示满意。答辩委员会共六人, 经无记名投票结果: 全体委员一致同意硕士研究生张聚国毕业, 一致同意授予张聚国硕士学位。
答辩委员会 主席 曲恒昌教授 1996年6月6日”
张聚国的这篇论文很快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记得北师大一位主管学术的副校长专门找我要“借阅”这篇论文(言明十天内归还,但迄今未见动静),说据说论文很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但是论文在学术界的影响很小,因为论文只打印20份,他的学位论文的部分内容公开发表已是2001年事了(收录在王振锁、张聚国篇:《亚太主要国家历史与文化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为了进一步研究美国师范教育体制和现代化发展的互动关系,本来计划在他的学位论文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笔者计划和张聚国一起来从事《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变革与现代化的发展》的课题研究,而以他为主力。鉴于他已经在南开就读博士学位课程,从事近代美国黑人问题研究,无法继续投入力量,而我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这个课题只有一直搁浅下来。
对于深入研究师范教育和现代化关系问题,我曾在1996年10月拟定了一份研究提纲,现在不妨列出资源共享,供有志研究者参考:
序言
第一章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1. 三个发展时期
2. 两次重大变革
3. 发展主要特点
第二章 师资培养历史传统考察
第三章 师范体制地区特色考察
第四章 师范学院生存危机考察
第五章 师范教育体制论争考察
第六章 体制变革国外影响考察
第七章 19世纪的近代工业化与师范教育
第八章 20世纪前半叶现代化与师范学院
第九章 当代美国的现代化与师范体制变革
第十章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变革史研究述评
第十一章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地位
第十二章 结束语: 世纪性变革的启示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高等教育改革/2005年4月28日首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3636&cid=2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