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anb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hanb 教育工作者

博文

绿色浪潮正在全球悄然兴起

已有 3560 次阅读 2009-4-27 12:1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技动向, 经济动向

笔者之前多次撰文强调,要密切关注美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与科技战略动向。无论是从奥巴马团队的人员组成来看,还是其所重用的科技顾问班底来看,释放出的一个强烈信号,就是高度重视环境、资源与生态等与绿色经济要素。甚至连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也一改传统的红色基调为绿色,为的是突出本届政府绿色能源环境气候一体化的绿色经济振兴计划。总统就职委员会发出的观礼邀请函,用的就是再生纸制品。绿色也成了美元的代表色,绿色经济必将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力。

据科学网最新消息,日本新近公布的经济刺激资金计划,绿色技术产业备受关注。“麻省太郎将此次刺激计划视作通向未来的桥梁,他希望到那时日本能更少地依赖汽车和传统电子制造业,环境技术能够得到兴盛发展。据悉,一份包括绿色刺激方案的补充预算将会在427日提交日本国会。”

与此同时日本学界也有人认为,应对金融海啸的根本出路在于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其主打内容就是绿色革命。《参考消息》(2009-4-14)刊登了日本早稻田大学一位教授写的文章“全球衰退为‘物’时代画句号”。作者指出:“当前的经济衰退将导致生产与消费模式的结构性改变,世界将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转向更加重视健康、安全、环境以及知识和文化。今后具有成长性的产业将是农业、医疗、绿色能源、教育等。”

日本企业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环保与节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日本松下公司日前在东京“松下中心”向当地媒体展示了其面向未来的“零排放概念环保房屋”。这种房屋充分利用自然风、光、水、热资源,采用节能环保材料以及太阳能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公司称,这种环保屋预计3年至5年后将成为现实。类似的绿色技术将为日本绿色经济注入活力。

欧洲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走在全球绿色革命最前沿的就是欧洲。率先提出绿色概念的是欧洲,绿色标准最严厉的也是欧洲。

欧盟于1992年出台了生态标签体系。建立该体系的目的是为绿色企业保驾护航,从而逐渐推动欧盟各类消费品的生产厂家进一步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使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到使用,直至最后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最终的目的是在全社会传播绿色生产与消费价值。

欧盟人很清楚单靠企业是无法传播绿色观念的,必须让广大消费者参与进来。他们的做法是通过各种途经向消费者推荐获得欧盟生态标签的产品和厂家,把消费者的利益两者捆绑在一起。如果企业不对消费者负责,消费者就可以弃企业而去;反过来,如果消费者能够支持绿色企业的发展,得到的结果就是双赢。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贴花产品得以很快在欧盟市场上获得消费者认可。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5%的欧盟消费者愿意购买贴花产品。自2000年以来,欧洲贴花产品的销售额增长了300%,并呈持续快速增长之势。

尽管生态标签认证商品普遍比普通商品售价要高,有的甚至高出许多,但消费者仍然表现出了极大的购买热情,原因就是公众对绿色消费有了价值认同,这就是绿色宣传深入人心的结果。

面对金融海啸,欧洲人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绿色使命。比如英国政府即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公布的预算报告,也将包括一项“绿色振兴计划”。用布朗的话说就是:如果我们准备好为未来投资,那么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将随着经济复苏而产生。这个新的经济模式就是绿色经济。

发达国家的环保走在世界前列,那是因为他们有好的技术。不过面对严峻的环境气候能源形势,发展中国家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积极应对。在这方面,菲律宾就是一个样板。

“菲创”这个概念就是绿色经济的代名词。菲律宾人之所创立这样一个概念,就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威胁正降临这个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国家,菲律宾人对绿色革命的敏感,完全是因为他们是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受害者,而且首当其冲。为此,菲律宾政府向全民发出了动员令,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进入绿色经济的“战备状态”。政府专门成立了气候变化特别工作组,阿约罗总统亲自挂帅,据说该工作组下设17个分组,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危机面前教育更要跟上。菲律宾政府明文规定,今年起中小学将开设“气候变化”课程,而且是必修课。

一些方便易行的绿色行动已经开始,比如正在掀起的“都市花园矿”运动:即在自家后院或空地上种植有机蔬菜,或进行屋顶绿化工程。除大力推广电动环保汽车外,菲律宾政府还计划大力推动自行车发展,在城市开辟非机动车道,实行“绿色出行”。大力推介生态“模范省”的做法,种植生态林、利用天然能源。菲律宾政府的雄心之一是建设世界最大的地热发电国家。政府还竭力推行绿色消费,强制推行垃圾分类,日前正在马尼拉举办的国际生态产品博览会已经是第五届了。

总之,在不久的将来,一股强劲的绿色革命浪潮必将席卷全球,我们可不能错失良机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0064-228486.html

上一篇:劳动教育是最基本的德育
下一篇:教育究竟怎么了?
收藏 IP: .*| 热度|

1 朱林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